新华财经北京7月17日电(记者齐中熙、王优玲)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系统谋划统筹城市发展方向
北京通州,大运河畔,绿植环抱、花朵争艳,办公区建筑充满现代感。经过近几年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民生保障、交通效率、绿色空间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宜居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城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
在发展结构上,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在发展环节上,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在发展动力上,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在发展布局上,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在发展主体上,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五个统筹”,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体现了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从2014年到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4.8%提高到67%;GDP从63.6万亿元攀升至约126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8万元增长至近5.8万元,城镇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年提升至约11.5年。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到2024年底,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23.8公里,比2013年增加8000多公里。截至2023年末,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99.43%,燃气普及率98.25%,集中供热面积115.49亿平方米。
治理创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人口增长、交通拥堵、资源紧张……城市在集聚更多人口的同时,也面临“大城市病”的困扰。如何让城市更智慧、更宜居?
2016年,杭州城市大脑应运而生。这一着力打造的特大城市数字治理系统解决方案现已进入3.0建设新阶段。通过城市大脑,城市管理者可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高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层次城市治理变革持续推进。
安徽安庆依托“城市大脑”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河南登封“网格治理+数字赋能”为提升文旅精细化、精准化服务水平打开新空间……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为城市治理和群众生活带来便利。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需得成于细、贵在精,下足“绣花”功夫。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局长张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部、省、市、县四级城市管理组织架构基本形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城市治理中的运用持续加强,城管执法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人民城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从我家里走过来5分钟都不要,老方便了,我最爱吃这里的馄饨、糍饭糕。”家住上海五里桥街道的胡幼玲阿姨是附近一家长者食堂的常客,拿上一张“五边十色”助老服务卡,60岁以上老年人即可在家门口享受优惠餐。
帮助老年人解决吃饭这件“关键小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养老服务的一项重点。2024年底,上海已建成社区长者食堂405家,今年还将进一步织密网络,方便老人在距家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找到长者食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落实到城市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拓宽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城镇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超过1.2亿人,实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4.46亿平方米,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
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达87.2%;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0.4%;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5.91平方米……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完善。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3座,划定历史文化街区近1300片,认定历史建筑6.81万处,城市文化遗产走向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一座座人民之城、幸福之城、活力之城,必将成为亿万人民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