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7 23:37:50 股吧网页版
养老贷“闪电下架”调查!金融创新遇尴尬,有银行称:如恢复会通知各个村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付乐

  近期,湖南多家农商行的“养老贷”在推出不久后迅速下架。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银行业在当前经营承压背景下,业务创新的探索与困境。在息差收窄、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银行亟需通过场景化信贷产品开辟新增长点,同时也要考虑创新过程中对风险、合规以及社会接受度。

  7月17日,记者以用户身份拨打湖南地区多个银行电话,某农商行支行行长回复称,养老贷已暂停办理,如恢复会通知各个村。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沈哲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老年人的晚年应以稳妥为主,怕因“养老贷”导致其生活陷入困境。为避免这种情况,用户还是要把养老贷规则吃透,量力而行,尤其不要忽略金融风险。

  “养老贷”纷纷下架

  何为“养老贷”?某银行解释道,养老贷是用于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因中断缴费、提高缴费标准或新参保又达不到缴费年限,一次性补缴以前年度养老保险费的资金支出,或因补缴养老保险费用支出导致个人生产经营资金被占用而形成资金缺口的贷款。

  有媒体报道,湖南省农信联社于7月10日向辖内农信社、农商行发出通知,要求在湖南省暂停办理“养老贷”业务,并下架所有相关产品宣传和视频。

  6月以来,湖南地区多家农商行曾推广养老贷。但目前在相关银行官网、公众号上,推广内容已难寻踪迹。多家银行客户经理也表示,养老贷业务已于近日暂停。

  “还款金额要从养老金中扣除,每个贷款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过养老贷已经下架了,再说这些也没有意义。”长沙某农商行客户经理表示。

  今年2月,湖南临澧某银行在推文中称,其养老贷适用于具有临澧县本地户口且达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年龄,但缴费年限达不到规定年限的参保人。贷款期限最长10年,额度最高9万元。

  常德人社公众号曾在4月28日发文称,县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专项金融产品,城乡居保“养老贷”,3.45%年利率、最长15年分期还款,破解城乡居民经济困难群体缴费提档难题,特别设置“按月还贷不抵基础养老金”保障机制,实现“低息杠杆撬动养老保障”的效果。

  上述推文称,此次覆盖全县的联动培训吸引400余名基层社保工作人员参与,现场发放政策明白卡5000余份,标志着石门县“政银协同”社保服务体系进入实质运行阶段。

  养老贷的缴费逻辑是,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发放贷款,贷款额度根据参保人需要补缴的金额确定,一般不超过补缴15年最高档次养老保险费的金额,如每年6000元档次则最高可贷9万元。用于一次性补缴够15年高档次的养老保险费或弥补之前缴费不足的部分,实现提档缴纳。

  此前,养老贷利率普遍在3.1%至3.45%之间。记者做了一个测算,若贷款9万元、利率3.1%,分15年180期还清,贷款人每月需还款约625.86元。

  为何突然停掉?

  首先是利率设置存在争议。当前长沙首套房贷款的利率3.05%,养老借款的最低利率却达3.1%。考虑到老年人大多收入水平有限且来源单一,这样的利率定价是否合理值得推敲。

  其次是借款的期限长达15年,期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一旦老人在借款期间遭遇健康问题,导致医疗支出增加,或者养老金政策调整,还款能力出现波动时,到时谁来担责?此外,如果老人在借款未还清时去世,子女是否会面临隐性的偿债压力。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湖南地区的农商行,四川、贵州等地的银行也曾推出过类似产品。

  例如,位于贵州的德江农商银行推出的“养老贷”,是一款面向符合缴纳和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条件的老年群众客户发放,专项用于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解决部分老年人群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难题。同时,德江农商银行还将借款申请人的年龄放宽至67周岁。

  沈哲表示,养老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养老资金压力,提升养老品质的需求,满足在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尤其是未参保却想一次性缴满15年的群体和希望提档补缴的已参保人。

  “养老贷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资金支持,让他们能更顺利地满足养老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让晚年生活有更多可能性。”沈哲称。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风险。沈哲认为,一方面,老年人的收入相对不稳定,很多老年人主要依靠养老金生活,一旦遇到经济波动或者自身健康出现问题,可能会面临还款困难。银行发放贷款要考虑还款情况,到时候老年人可能会陷入还款困境,甚至可能影响到其居住等基本生活保障。

  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在营销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够清晰透明的情况。有的老年人或许没有完全弄清楚“养老贷”的具体还款规则、利息计算方式等,就办理了贷款,等后期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

  沈哲提醒道,养老贷本质是贷款,要弄明白,量力而行,不要忽略金融风险。

  应允许创新试错

  当前,银行经营压力与日俱增。净息差持续收窄,传统存贷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贷款需求疲软,银行信贷投放面临不小挑战。叠加用户存钱需求大,使得银行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压力攀升。

  银行亟需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养老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不能否认,“养老贷”的创新方向值得肯定。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养老需求快速增长。部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面临缴费不足,而临近退休居民参保、补缴费或提档次需一次性缴数万元。“养老贷”为这些群体提供了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压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表示,养老贷对银行来说,有助于满足客户需求,营销和服务一批客户,并增加信贷投放;对居民来说,获得信贷资金支持,顺利缴纳养老保险或者增加养老保险缴纳金额,进而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今年以来,监管已多次提到养老贷款相关事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养老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5月9日,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明确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董希淼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坚持包容性监管,采取柔性监管措施,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养老贷”“续保贷”的良性创新,满足低收入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的迫切需求。

  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创新层面,金融机构需更加审慎,充分考虑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还款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如引入保险机构参与,加强与社保机构的合作等,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更加持续可行的金融方案。

  不过从产品合规性来看,目前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对贷款用途有明确规定。

  沈哲表示,根据《个人贷款管理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个人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而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耗。

  董希淼表示,根据制度,“养老贷”“续保贷”的性质较为模糊,存在合规性争议。是否属于个人消费贷款,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是否属于“个人消费”用途,在制度上并不明确。当下部分“养老贷”“续保贷”期限最长达15年,也超过《个人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最长期限。

  从之前的“彩礼贷”“墓地贷”,到现在的“养老贷”,本质上是金融机构对信贷细分市场的探索。但若脱离真实还款能力评估和真实场景需求,单纯地“为了放贷而放贷”,可能会导致信贷风险敞口扩大。此类产品往往面向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群体,若风控模型未能覆盖收入波动等变量,极易引发违约风险,造成不良贷款率上升。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的同时,试错在所难免。在这一过程中,机构不能只关注业绩与需求,更要全盘考虑,明确合规边界,能让人们从心里真正认同的产品才是好的创新产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