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旭北京报道
7月18日上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了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源源不断的政策红利让企业和群众更加可感、可知、可及。
王文涛介绍了三个方面:
一是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制度型开放格局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我国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覆盖了中国的东西南北中。
“制度性的创举,比如说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经延伸到跨境服务贸易、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我们还开展了一些差别化的探索,因为各个地方自贸试验区是不同的。2024年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9.6%和24.3%,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更加强劲。”王文涛表示。
二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在上海等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CPTPP和DEPA这些高标准的经贸规则,累计推出了两批共110余项试点措施,涉及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然后再把这些先行先试措施复制推广到更大范围,加快释放制度型开放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开展了一些首创式、集成性的探索,取得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十四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区内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数据流动等方面作出了系统部署。
“各地又因地制宜开展了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比如,浙江集成创新重点是在大宗商品,江苏是生物医药,山东是海洋经济。五年来,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了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源源不断的政策红利让企业和群众更加可感、可知、可及。”王文涛表示。
王文涛表示,未来,商务部将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引领,与相关部门和地方一道,鼓励各自贸试验区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主动开展更多有益探索,形成更多改革开放成果,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