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8 15:16:40 股吧网页版
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来源:证券日报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谈及全年粮食生产形势时,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表示:“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夏粮生产克服局部地区较重旱情影响,实现稳产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目前收获六成左右,丰收在望。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长势正常偏好。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夏粮是第一季粮食,在全年粮食产量中占两成多。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监督检查司司长王乐君表示,夏粮主要是口粮小麦。今年25个有夏粮生产任务的省份中,20个省的播种面积增加;今年夏粮亩产375.6公斤,比去年略有增加,增加0.1公斤。夏粮生产克服局部较重旱情影响,经各方面共同努力,稳住了产量,实现稳产丰收,是第二高产年份。

  从旱情影响看,河南等地确实较重,夏粮因灾减产。这一季夏粮生产可谓一波三折,去年秋季到今年早春,主要产区墒情较足,小麦苗情基础好,但进入中后期,河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快速发展,局地小麦苗情逆转,对产量造成影响,特别是一些旱地小麦产量减幅较大。最终,受旱较重的河南减产7.1亿斤、陕西减产2.9亿斤。

  从抗旱效果看,各地应对及时有力,稳住夏粮产量。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抗灾救灾,大力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中央财政提早下拨16亿元支持小麦“一喷三防”,及时下拨3.76亿元支持抗旱浇麦。农业农村部适时启动农业抗旱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赴一线指导,协调有关部门调度水源、人工增雨。全国累计抗旱浇麦3.3亿亩次,小麦“一喷三防”喷防1—2遍,最大程度挽回灾害损失。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

  从基础条件看,农业抗灾能力不断提升,增强了粮食生产的韧性。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全国3.4亿亩冬小麦,完全靠天吃饭的旱地麦仅占两成左右,八成以上有水浇的条件。同时,农业应急救灾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已建设“平急两用”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3300多家、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36万支。5月底,针对豫鄂皖大范围强降雨,三省调度机具昼夜作战、协调对口支援,5天抢收小麦超过1亿亩。

  此外,今年“倒春寒”、洪涝和“干热风”等灾害明显偏轻,病虫害防控到位,加上收获期没有发生大范围“烂场雨”,小麦品质品相好。市场收购主体反映,今年小麦容重、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均有提升,品质总体好于去年。

  秋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今年秋粮形势怎么样?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吕修涛表示,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要完成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从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各地反映和实地调查看,今年秋粮的生产基础还是不错的。

  “面积落实上,目前除南方还有一部分双季晚稻和晚秋粮食作物没有播种外,秋粮的面积基本落地,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今年增加较多。苗情长势上,东北今年春播期间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比如,西部传统旱区今年不需要造墒播种,基本实现适期适墒播种;黄淮海夏播期间出现多轮降雨天气,有效改善土壤墒情,小麦收获腾茬也较早,夏播进展顺利。特别是今年各地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应用高性能播种机,集成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播种出苗质量较高,加之光温水较为匹配,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吕修涛说。

  吕修涛进一步补充称,目前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两个多月时间,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期。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多个关口。农业农村部已启动实施“奋战100天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又联合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召开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对抗灾夺丰收工作作全面部署安排。

  吕修涛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一手抓单产提升促增产,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一方面,抓田管提单产。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农业农村部将持续组织包省包片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水肥调控、化控防倒、“一喷多促”等稳产增产措施落实,促进苗情转化和均衡增产。

  另一方面,抗灾害防病虫。农业农村部将紧盯重大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应急响应,提早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措施,同时,强化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