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显贻的故事最近刷屏了。这位今年浙江省高考考生,取得了604分的好成绩,超过浙江省特招线12分、普通类一段线114分。
她在填报志愿时却没有首选本科,而是报考了武昌职业学院定向培养军士。“分数只是一个数字,我觉得本科、专科没有高低之分,适合自己的、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才是最好的。” 贺显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这样的故事已不是第一次上演。去年7月,同样是浙江省考生的陈雨萱,以602分的成绩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录取。
“学校发布的就业率有98%,看着就非常让人心动,再加上毕业生去向有中铁局这种大企业,比较喜欢。”陈雨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高分报职校不断出现,这并不是考生浪费了分数、是一种“降级报考”,而是职业学校生源出现拐点的重要体现。实际上,一些办学质量高的高职学校,超过90%的新生高考成绩都超过了本科线。
适合自己的、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才是最好的。相信很多选择职校的高分考生最看重的,是职校出色的就业表现。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选择技能成才之路,职校生源质量相应水涨船高,构筑起职校跃迁的飞轮效应。
考生的选择
“贺显贻同学考了604分的成绩,却放弃了本科高校,为了理想而选择报考定向培养军士院校,这份坚定的选择让人钦佩。”武昌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大耀说。
据介绍,定向培养军士学制3年,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招录,毕业后直接补充到部队相应专业技术军士岗位服役。2015年以来,武昌职业学院已为部队输送了800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
近年来,优质高职学校日益受到欢迎,给那些高考分数刚刚超过本科线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河北省考生董儒鑫就做了一个让亲戚朋友惊讶的决定:他把能报的职业本科院校都填在了志愿表的最前列。董儒鑫的动手能力极强,他从小就能拆解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还能原样装回,这让他坚定了成为技能人才的决心。还在大三时,他就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
今年6月,董儒鑫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毕业,他顺利与大四实习企业——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
正是像贺显贻、陈雨萱、董儒鑫这样主动选择职校的考生增多,职校生源也越来越好。今年7月挂牌的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其前身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该校夏季高考录取的1275人中,超过本科控制线的学生共1181人,本科率为92.63%。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被誉为高职“小清华”,2024年广东省物理类招生中,最低录取分数线达到559分,超出本科控制分数线117分,超过了多所普通本科高校,甚至超过不少211高校。
当然,一些职业本科大学学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选择职校的意愿并不是特别强烈。“报志愿时看到这个学校就把它写上了,阴差阳错最终被录取”“高考成绩刚过本科线,选择比较有限” 。但在入读职校后,他们对技能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发现自己选对了路。
“考生应当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走同一条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部分考生在当前环境下做出更加务实的选择是正常现象,但这种选择对个人发展的长期影响还尚难定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作出客观评估。
核心优势
职校是凭什么吸引高分考生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些高职院校,压倒了学历、文凭对考生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坚持职业教育定位,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学生的就业前景很好。
梳理优质职业学校的就业表现,可以发现几个鲜明特点。
首先,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优质职业学校的就业率普遍在90%以上,且签约就业率高,说明学生就业相对容易,在就业市场上比较从容。截至2024年8月31 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3.88%,其中单位就业率为78.78%,升学率为13.78%,自由职业率仅为0.37%。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现为无锡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达97.38%。
其次,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高。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强烈,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毕业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宁波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超过88%,其中服务制造业的比例超过39%。企业就业人员中,中国500强企业就业比例达15.51%。
王丽是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智慧健康养老管理专业的2025届本科毕业生,如今已入职上海一家养老服务公司,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一家大型互联网招聘网站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养老/看护服务行业发布的岗位数量同比增长29%。王丽进入了一个朝阳行业。
第三,东部地区职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比例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产业体系完整,职业学校与当地企业联系紧密,深度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留浙率达90.49%,长江经济带就业比例达95.35%。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青岛市“7+10+7”产业链发展需求,挖掘优质就业岗位,为2024届毕业生提供岗位数比例达9:1。留在学校所在地就业,实现了职校生个人发展与城市工匠引才的双向奔赴。
“职业教育并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低端’教育。考生高考分数超过本科线放弃本科院校而选择高职院校,这就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价值。”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当然,高职整体就业质量相比于本科仍有差距。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2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6199元,同届高职毕业生为4775元。这意味着高职学校仍需打造特色、提高质量,打造技能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
技能人才的通道
优质高职学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越来越多,对于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是不是机会就少了?
事实并非如此。职教高考制度,为技能人才成长打通了专门路径。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录取新生3392人。各类招生录取中,高职提前招生录取374人,单考单招录取1180人,省内普通高考(含艺术类)录取803人。普通高考录取仅占总人数的24%。
高职提前招生和单考单招,是以高中学考或浙江省职业技能考试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综合测评项目进行折算。学校综合测评项目分为综合素质测试、特长认定两个模块。考查过程中,既包括文化课,更注重技能素养。
职教高考制度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查办法,是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减轻了“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压力,更适合发现技能人才。
更重要的是,职教高考制度对中职学生更为友好,让中职学生不会因中考失利而失去继续升学深造的机会。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广州职业技术大学)近年来分类考试招生类型规模逐年扩大,招生结构更趋合理。中职生占比当年新生的比例从2012年不足18%,上升至2022年的35%左右。
“多元化的招生促进了生源的高质量发展,中职生占比适度提高,使学校的技能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该校相关工作人员说。
2024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等10所中职学校联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共计22个专业,招生计划2750人。
加上原有的五年贯通培养模式,2024年,该校在青岛市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招生总计3200人,创历年招生人数新高。截至2024年,该校合作中职学校数达21所,合作专业34个,试点专业录取人数超过1.5万人,毕业生5000多人。
高职院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支持中职学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共同探索构建区域现代职业教育共同体,这种新型办学模式正在各地开花。
熊丙奇认为,下一步,要让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以及普通院校部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专业,都参与职教高考;要推动职教高考向所有普高学生、中职学生平等开放,关注考察学生在高中期间选择职业技术课程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技能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