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一句中国话,就是‘独木不成林’。”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开幕式上,第三次参加链博会的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丹顿这样说。
“中国的供应链是个奇迹。”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开幕式上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链博会,链博会的规模非常大,气氛也很热烈,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创新的支持。
在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大背景下,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成为各方普遍期盼。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第三届链博会吸引了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连同参展商带来的5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实际参展商达到1200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链博会的“朋友圈”持续扩容,“链接度”更高,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展会期间,一大批跨国公司首次参展,它们不仅带来最新的技术和产品,还展示了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丰硕成果。
“中国在电商领域的先进性正通过供应链能力展现。”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介绍,在该品牌苏州智能运营中心,每小时可以生产7000个包裹、每年可以处理5000万个包裹,有效服务了欧莱雅三大业务部门的10个品牌,这离不开上下游供应商的紧密合作。
“得益于良好的供应链体系,越来越多本土企业正获得更多商机。”兰珍珍表示,企业在中国区域持续加大投资,一家合作20余年的中国彩妆配方供应商已经成功走向日韩、欧美市场。
在高通展台,搭载第一代骁龙AR1平台的小米AI智能眼镜吸引了不少参展者积极体验。“高通在中国的30年,也是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成长的30年。”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表示,作为链博会连续3年参展的全勤生,展会带给了企业满满的收获。
“链博会同期举办的论坛,让我有机会与不少金融、制造等领域的大型企业交流,还约好之后去参观学习。这样的沟通,必将带来一些潜在的合作机会。”侯明娟告诉记者。
类似这样的“链接”,在链博会现场比比皆是。在这里,参展商们不是“对手”,更像是“队友”,不是互相“抢蛋糕”,而是一起“做蛋糕”。
“1985年我们与土豆供应商辛普劳合作,开始在中国北方探索土豆的本土种植,与供应商逐步建立起土豆育种-种植-收获-加工全产业链环节,共同探索可持续供应链实践。”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向记者分享了一份薯条背后,该品牌在中国长达40年的产业链合作。
“目前,我们在中国市场有80多家核心供应商,我们与本土领军企业继续携手成长,打造可持续供应生态。”顾磊表示。
这两天,当记者走进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充分展示,一个个中外企业合作“组链”的生动故事悉数上演。在智能汽车链展区,中国品牌的展位上洽谈应接不暇;今年首设的创新链专区中,14家机构、企业参展,实验室里面的“金点子”正变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当前,全球供应链受到一些打击,链博会的举办有一种雪中送炭的感觉。”“我所在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大部分组件都来自中国,展会旨在促进与中国制造商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新的供应协议。”“这两天,来洽谈生意的客人不断,通过链博会,我们更加有信心带着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市场。”……面对《记者去哪儿》的镜头,不少参展嘉宾坦言,中国作为全球产供链“稳定器”,正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链博会。在我看来,这里是‘链接’中国新质生产力与全球市场的重要平台。”西门子中国副总裁、西门子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钧表示,一方面,链博会成为企业展示其创新力的平台;另一方面,展会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伙伴,通过彼此互补,激发新动能、获得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