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塑造富有韧性的投资组合,让这艘‘大船’即便在剧烈的风暴中也能够稳步前行,穿越周期是我们最大的任务。”近日,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吴亦兵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7月9日,淡马锡发布了2025年的最新财报。财报显示,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财年里,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为4340亿新元,比上一财年增加450亿新元。淡马锡的20年期和10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保持韧性,分别为7%和5%。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淡马锡按新元计算的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则达到11.8%。面对这样出色的业绩表现,吴亦兵坦言,淡马锡其实并不是特别看重一年期业绩,而是会更加注重十年、二十年期的长期回报。当宏观因素扰动下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得愈加剧烈,投资组合的“韧性”成为他口中提及更多的关键词。
淡马锡也是中国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从2004年初到中国时投资银行业,到2010年开始投资中国的互联网与新经济,再到最近几年投资中国具有原始创新优势的能源转型、生命科学等领域,淡马锡的投资策略随中国市场的发展而不断进化。
“我们始终对中国市场保有信心,即便在某些年份许多外资最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依然在坚持投资。并且相比于绝大多数的全球性投资公司,我们多年来一直超配中国资产。”吴亦兵说。
超配中国的信心和底气在于,当淡马锡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投资,团队惊喜地发现,近年来,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从TMT到新能源、生命科学、先进制造等领域,可以看到宁德时代、药明康德、信达生物等诸多公司迅速成长为全球性的领先企业。
而从基本面层面来看,最突出的变化是,中国的结构性竞争优势已经从制造优势走向工程设备优势、研发优势,这是体系性的变化和提升。
“从科技制造、生命科学到新消费领域,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不断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淡马锡中国区副总裁沈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比如在新消费领域,淡马锡在今年5月投资了影石创新。从影石创新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年轻企业家做产品时,不再把低价、性价比作为核心,更重要的是做出有号召力、有品牌溢价的产品。当影石创新、泡泡玛特等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化,预计后面还会有更多中国品牌冒出来,这也是淡马锡目前所重点关注的。
早期投资并未停止,但也不会无限扩大
《21世纪》:这次的财报显示,淡马锡将投资组合分为三大板块。其中,总部在新加坡的淡马锡投资组合公司占投资组合价值的41%,全球直接投资占36%,其余的23%则为合作投资项目、基金和资产管理平台。这些板块的划分逻辑是什么,互相之间的协同效应如何体现?
沈晔:三大业务板块其实一直都有,这次我们又把战略进行了重新梳理。第一块是总部在新加坡的淡马锡投资组合公司,这是源于在新加坡独立初期时,把一些比较核心的资产放到了淡马锡,形成了长期持有一定战略价值的资产。这部分业务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星展银行、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能源集团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
围绕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也在不断地发展,是非常核心的资产。这些企业也是投资组合的中坚力量,能够带来稳定且可持续的长期回报,并通过股息收入提供流动性,为其他大量投资活动提供资金。
第二块全球直接投资,主要是对企业的股权投资,这些投资活动与四大结构性趋势相契合,即数字化进程、可持续的生活、未来新消费以及更长的寿命。这些趋势互相关联,覆盖不同行业领域和国家地区,能穿越不同的经济周期。
第三块是合作投资项目、基金和资产管理平台,包括我们投资的一些基金,除了财务回报的目标以外,淡马锡特殊的一点就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寻找投资机会。
这三大板块的划分是战略性的想法,他们的发展各有不同的使命,同时相互之间的协同效应也非常大。我们和投资伙伴一起构建生态圈,一起寻找和捕捉投资机会,同时也希望直接投资与合作平台是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合作的模式。
《21世纪》:在直接投资业务方面,我们关注到淡马锡近年来的早期投资步伐有所放缓,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目前淡马锡的早期投资策略是怎样的?
吴亦兵:我们还会继续投初创公司,不会停止做早期投资。但是总体来说,早期投资也不能无限扩大,因为我们的管理半径有限。从我们的全球投资组合来讲,早期投资占比不超过6%。
一方面,我们投资早期公司不像典型的风险投资公司,它们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早期投资组合并希望这个组合成长。我们希望持续投资于其中成功的公司的每一轮融资,比如我们参与了信达生物从C轮开始的每一轮都投资,陪伴其不断发展变成一家大公司。
另一方面,早期投资和成长期投资的专业性不太一样,我们会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专业分工。比如,我们的全资子公司淡明资本,在中国正在设立专注生命科学早期投资的人民币基金。做直投的团队、管理组合投资的团队和搭建生态系统的团队,这三者虽然有很多共通的技能,但是他们的专注和技能还是不一样,应该让专业的人做更专注的事情。
持续超配中国资产
《21世纪》:我们关注到,淡马锡对中国的投资组合占比一直在动态调整。2025财年,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组合敞口占比为18%,与上一个财年的19%相比呈现小幅下滑态势。您如何看待这种下滑,淡马锡目前对投资中国是怎样的态度和策略?
吴亦兵:中国资本市场在今天非常富有吸引力,我们是很有信心的。即便是往年在大家最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也还是保有信心。虽然这个数据略有下降,但是按照投资组合净值计算,淡马锡2025财年的在华资产净值规模比上一财年增加了约40亿新元。
并且,从MSCI全球指数来看,中国投资组合占到2%~3%。淡马锡对中国的投资敞口是18%,甚至可以说是严重“偏离”了指数。因为淡马锡不是一个资产配置者,而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投资。
在中国,创新是最大的投资主题,创新也是贯穿淡马锡十余年的投资主线。近年来,我们看到许多中国的创新型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这是我们作为自下而上的基本面投资者最为看重的事情。
从基本面层面来看,现在最突出的变化是,中国的结构性竞争优势已经从制造优势到了工程设备优势、研发优势,这是体系性的变化和提升。
在我们最早进入中国的时候,看到中国的优势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过去五年,中国的工程能力优势开始体现。设备制造业越来越发达,产线实现自动化和无人化;现阶段,中国的研发优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创新药的研发,许多跨国药企来中国买早期的创新药。因为中国创新药的研发效率非常高,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
《21世纪》:今年6月,淡明(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基协完成备案,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对淡马锡在中国的业务开展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吴亦兵:淡明资本成立于2021年,是淡马锡旗下的独立全资子公司。2023年,淡明资本第一期基金True Light Fund I募得33亿美元,吸引到了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基金会、金融机构和家族办公室在内的全球投资者。
这只基金做的事情是跟淡马锡共同投资于中国相关的优质机会,取得的效果是不错的。现在,淡明资本把币种从美元扩展到人民币,在中国拿到资管牌照,这让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LP跟我们一起做项目。
但淡马锡不是资产管理机构,我们是资产拥有者、是投资公司。所以我们成立淡明更重要的是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来把握更多、更大的机会。
中国商品的品牌溢价“破冰者”已经出现
《21世纪》:今年,泡泡玛特旗下的LABUBU在全球范围受到热捧。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组成的“新消费三姐妹”,也在港股市场市值屡创新高。这反映出怎样的消费投资趋势,淡马锡在新消费领域的投资思路是怎样的?
吴亦兵:消费一直是我们投资的重点,我们在过去五到八年一直在着重看很多新消费品牌。我们看到现在很重要的趋势是,中国整体品牌形象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低质形象,中国商品开始进入品牌溢价的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不是只赚取占比10%的制造成本部分的利润,而是可以赚取占比90%的品牌和渠道溢价部分的利润。
我们认为品牌有双重价值,一是实用性,也就是性价比。二是情绪价值,情绪价值反映在两个层面,最基本的层面是审美观,“我这个东西看上去有品位”。在这之上的层面是,能够带来自豪感和情绪依托。
过去,中国品牌更加强调性价比。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泡泡玛特真正提供给消费者的是情绪价值。很多国际明星会自发地把LABUBU玩偶挂在包上,他们一方面是觉得LABUBU的审美达到了国际水平,另一方面,他们会觉得自豪,因为“我拿到了你没拿到”。
泡泡玛特真正走向国际市场才两年,国外销售已经超过了国内销售。这意味着,曾经主打性价比的中国品牌,现在在审美和情绪价值、总体设计、品牌形象建立等方面,已经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我们相信,中国品牌中已经有了泡泡玛特这样的“破冰者”出现,后面一定还会有越来越多品牌跟上。就像自行车队的第一个骑行者已经骑到这里,可以想象,后面会跟着一大群人。我们投资的影石创新,它的产品定义就是面向全球市场,吸引全球各地的运动达人。
《21世纪》:金融也一直是淡马锡布局的重点投资领域,如今市场中对稳定币的关注度在不断升温,您如何看待稳定币在长期投资组合中的价值和地位,以及稳定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吴亦兵:我们认为稳定币的发展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它的监管框架在逐步形成中。对任何一个金融产品来说,如果它要能够有长期的生命力,一定要处理好跟监管的关系,获得监管的认同。
现阶段的稳定币热度是由于,美国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稳定币。我们认为,稳定币长期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在提升支付效率、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普惠金融方面有一定的潜力。
所以,我们在持续关注稳定币,更多的是关注它的使用场景、真实的应用,以及对于整个经济体系带来的附加价值。同时,要防止稳定币成为洗钱工具。这意味着,稳定币的真正长期发展,需要全球监管体系的协同。
我也注意到香港金管局近期也出台了稳定币的发行人政策,这说明香港也看到了稳定币的发展趋势,很多金融机构和企业也看到了。
因为从区块链技术本身来说,它能够解决目前金融体系所存在的某些痛点。尤其是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便利性的应用上,还是有潜力的。稳定币需要解决的就是监管问题,金融必须要跟监管在一起,这是稳定币下一步发展很关键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