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18日讯 在稳定币概念持续升温的当下,相关产业链动态已成为投资者聚焦的热门话题。
7月16日,中信建投于深圳举办了稳定币主题论坛会,分别由中信建投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张玉龙、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胡玉玮、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应瑛带来最新见解。三位首席分析师不仅从发展机遇、运行机制、市场竞争格局等多维度解读稳定币产业,更针对当前其两大核心应用场景,跨境支付与资产代币化(RWA)展开深度剖析。
总结核心观点来看,稳定币生态下,跨境支付与RWA的需求扩张,增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增长。从跨境支付来看,具备以下三点优势。
一是降低成本。缩短支付链条,减少中介费用(传统跨境支付中介成本占比30%-50%);降低外汇点差,尤其对新兴市场货币(如非洲侨汇手续费可降60%);
二是提升速度与透明度,区块链技术实现秒级结算(传统SWIFT需3-7天),分布式账本(DLT)增强交易状态实时可追溯性;
三是扩大金融包容性,为无银行账户者提供替代支付渠道(如通过移动钱包接入稳定币)。中小企业可绕过代理行限制,直接参与跨境贸易。
在RWA领域,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将高价值实体资产(如房地产、债券、绿色能源设施等)分割为可交易的数字代币,降低投资门槛(如100元即可参与房地产投资),并实现7×24小时全球流通。
作为核心应用场景,跨境支付活跃度不断攀升
张玉龙首先指出,相较于传统货币,稳定币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遵循 Web3 数据流转标准,使得稳定币在跨境交易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作为实现支付的核心支撑,跨境支付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支付体系运行规则来看,完整的支付流程包含狭义的支付、清算与结算三大环节。其中,支付环节更强调应用场景,清算与结算则依赖底层基础设施的支撑。
从跨境支付模式分类来看,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报告划分为代理行、互联、单一平台及点对点等四类,其中基于 SWIFT 的代理行模式目前仍占据主导地位。张玉龙分析,在 SWIFT 体系框架下,美元是最主要的结算货币,依托 “SWIFT+CHIPS+Fedwire” 模式实现全球跨境支付流转。
不过张玉龙提醒到,这一体系存在两大显著弊端:一是美元霸权与 SWIFT 治理结构相互绑定,导致其沦为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工具;二是体系本身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交易透明度不足、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且整体呈现功能衰减态势。
具体到跨境支付实践中,传统模式的痛点更为直观。张玉龙举例称,一笔从国内汇至伦敦的资金,通过SWIFT系统可能需要3个月时间,还需支付各类手续费;而稳定币依托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实现秒级结算,大幅降低综合成本,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外汇点差优化效果尤为明显,例如非洲地区的侨汇手续费可降低60%,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与透明度、扩大金融包容性等方面的优势已充分显现。
胡玉玮在探讨稳定币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时也提到,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具备独特优势,这是一场 “跨境支付的革命”。不过他同时指出,国内商户因合规风险意识,对稳定币使用相对谨慎。而在国际市场,稳定币跨境支付结算增速快,除了速度和成本因素,通胀、认知等也是部分国家使用的原因。
应瑛则从场景活跃度角度分析,当前跨境支付仍是稳定币的核心应用场景,且活跃度持续攀升。根据德意志银行最新研报显示,稳定币已从加密小众工具演变为全球金融主流支付基础设施。2024年稳定币处理了27.6万亿美元的交易量,超过了Visa和Mastercard,活跃稳定币钱包地址从2024年2月的2280万增加到2025年2月的超过3500万,增长53%。
针对 “稳定币或数字资产交易是否占比更高” 这一焦点问题,应瑛进一步分析称,随着比特币逐渐归入商业币序列,实际上已产生货币交易量占比下降到10%以内的情形。由于比特币交易成本较高,更多被用于资产类投资;而在支付层面,成本更低的稳定币成为更优选择。
从市场规模来看,亿欧智库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额达到194.6万亿美元,相较于 2023年保持平稳增长。同时,预计到2032年全球跨境支付交易额有望保持6.4%的年复合增长率,成长至320万亿美元。
稳定币下的RWA存在万亿级潜在市场
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资产代币化(RWA)市场的发展前景正受到广泛关注。何为RWA?综合中信建投多位首席分析师的诠释,RWA全称为现实世界资产的价值代币化,最早源于2015年诞生的USDT,是将实体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为可分割、交易的数字代币,释放资产流动性并降低投资门槛。
张玉龙分析称,稳定币作为RWA交易的支付工具,解决了跨境支付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同时稳定币的透明储备和链上可追溯性增强RWA交易的合规性,吸引传统金融机构参与。此外,资产代币化去除了中央登记、中央存管等传统机制,极大地提升了资产的可及性和交易便利性,让资产融入全球流动性大池成为现实。
应瑛则从连接作用角度解读,RWA核心作用就是将现有资产带到链上实现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之间的挂钩,打通了两者之间的桥梁。相比于传统金融,RWA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资产带到DeFi中来,为现实资产带来更多的流动性。
从当前发展来看,最成功的RWA应用案例是USDT、USDC等稳定币业务,通过将美元价值映射至链上完成代币化过程。从品类分布看,RWA分类中占比最高的是私人类债券,其次是国债及有形资产。
应瑛进一步指出,RWA存在万亿级潜在市场。未来,RWA融资量可能会随着资产类型的丰富而逐步扩大。从市场数据测算来看,各类金融机构对这一领域的态度颇为积极。根据摩根士丹利测算,企业 ABS 发行通过RWA方式可将发行费率从传统投行的4.2%压缩至1.7%。协鑫能科光伏 RWA项目显示,其中介服务成本从传统ABS的2%-3% 降至0.8%-1.2%。随着代币化渗透率提升,RWA发行市场将呈现线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