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8 22:04:50 股吧网页版
广东经济半年报蕴藏三大信号,“半年稳”支撑“全年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郭莎广州报道

  7月18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

  上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同比增长4.2%。这一增速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高出0.3个、0.7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5.3%。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4.2%的增速说明了什么?广东省统计局分析,上半年广东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步有升。但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仍存有效需求偏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挑战。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省政府原参事陈鸿宇认为,在全球经济变动和全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调整、转型的大背景下,上半年广东经济展现出稳中有进、逐步改善态势,背后是广东在经济结构上的转型调整,已使其内生动力逐步“站稳”,尤其是新动能的力量已在凝聚之中。

  从关键细分指标着眼,或许更能管窥上半年广东经济的真实面貌和未来趋势。例如,消费是广东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支柱产业发挥稳定支撑,电子、电气、汽车三大行业增速均超过7%;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速。

  从这些关键数据不难看出,上半年广东经济呈现出边际改善、动能焕新和韧性支撑的三大信号。而从这些特征和趋势看,“半年稳”将有力支撑广东经济实现“全年好”。

  分析人士认为,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广东打头阵、挑大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韧性仍在。

  边际改善:积极因素积累增多

  经济增长本质上是无数边际改善的累积结果。

  沿着这一视角观察广东上半年经济,不仅能看到广东在闯关经济新周期的过程中的增量变化,更能洞察广东经济整体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2024年,受到全国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国际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影响,广东GDP同比增长3.5%。今年上半年,面对中国经济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这一更复杂的局面,广东经济顶住压力,主要指标逐步企稳回升、好于预期,二季度经济增长整体好于一季度。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不是短期行为,需要十年甚至更久才能见到成效。”陈鸿宇认为,看待广东经济也要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多个维度看。短期看,上半年广东经济增速不及全国,但从各项具体指标上看,处于结构调整区间的广东,积极因素在积累和增多,引发“质变”的累积动力在起势。

  作为制造业大省,工业经济是广东的基本盘。今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从1—2月的2.8%起步,此后逐月上升,尽管4月、5月明显受到美国加征关税冲击有所下降,但半年依然实现4.0%增长。其中,6月当月增长5.3%,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发挥稳定支撑作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8.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7%。

  今年以来,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不错的发展。该公司总裁鲁小永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尽管公司一度受全球关税风暴影响,出货量有所下降,但凭借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及时调整市场策略,还是找到了新客户,订单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三成。

  除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外,广东上半年“三驾马车”同样有新增量。例如,上半年广东外贸同比增长4%,增速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28%。

  一系列重要指标实现边际改善,释放出广东发展趋势向好的信号:广东有应对经济压力的“缓冲器”,也有闯关新周期的“稳定器”。各项指标的边际改善,也意味着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多、空间大、活力强。

  动能焕新:高技术产品产量激增

  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不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动态过程。

  当前,广东正处在爬坡过坎、动能转换的过渡期,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碰头。当房地产这一经济“引擎”减速、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加剧,转变发展理念,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是广东必须经历的过程。

  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不难发现,以制造业当家的广东,经济动能正在焕新,主要表现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形式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成为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推动力,也向全球展现出广东经济的新活力。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判断。上半年,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5.9%、6.0%,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4%、33.0%。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23.0%、58.2%。

  以机器人为例,广东的具身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相比机器人的跳舞、跑步、格斗等竞赛,广东机器人发力更能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的场景创新。近日,位于深圳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发布全球首个实现自主换电机器人Walker S2。该款机器人无须人工干预或关机,3分钟自主换电,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图为自主换电机器人Walker S2。受访者供图

  优必选科技党委书记、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张钜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人形机器人将走进制造业场景中,与工业机器人共同协作生产。以优必选为代表的广东企业,已率先进入多家知名汽车工厂开展人形机器人实训。

  技术上的新优势之外,以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广东不光家底厚实,还在不少新领域新赛道建立了新业态。例如,在国际竞争最为关键的领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上,广东已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并不断衍生出新的细分赛道、走向新的应用场景。

  上半年,广东推出多款新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能迅速迭代成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低空经济等新动能突围背后,是广东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写照。在制造业上表现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越来越产业化,不光为当下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新的增长点,也越来越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支柱。

  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

  如何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同样是观察各地经济半年报的重要维度。上半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其中,升级类商品销售向好,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36.0%、11.4%。线上消费持续释放潜力,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0.3%,增速提高4.0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7.8个百分点。

  广东是超大规模供给市场,也是超大规模消费市场、超大规模要素市场。各类新消费在广东的双位数增长,从需求端体现出广东动能焕新的趋势——广东正以新消费与新型经济形态深度结合,通过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带动收入增长。

  韧性支撑:前5月新设外企过万

  广东是中国第一外贸大省。今年上半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28%。

  面对外部冲击,广东依然顶住了压力,站稳了脚跟,不仅稳住对外贸易基本盘,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加速了企业创新,出口产品“含新量”持续提升。

  诸多广东企业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外贸受到关税影响,过去半年着实不易,但浸润全球市场多年,他们不乏应对招数。例如,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敏锐捕捉到竞争尚不激烈的蓝海市场,专注于清洁机器人这一新兴领域。

  “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公司成功掌握了独家核心技术。机器人产品已顺利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覆盖中东、欧美及东南亚市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达到八百万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下半年将依托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型产品研发,进一步拓展海内外市场。”该公司销售总监陈思宏向南方财经记者透露。

  凌度智能以外,还有很多企业忙着开拓内销、寻找新市场、升级新产品。成千上万的外贸企业,支撑着广东外贸规模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创历史新高。面对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局面,广东不仅全力稳住传统市场阵地,同时加力拓展新兴市场空间,以更大力度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

  陈鸿宇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韧性,主要在于是否能够承受各种风险和考验,并具备一定的弹性和适应能力。当前,广东正处于新旧产业结构和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更多积极因素在孕育和积累,更多新生产要素在快速集聚,这正是“韧性”的体现所在。

  今年上半年,一批国内明星企业加紧布局广东,“孔雀东南飞”现象再次在广东上演,成为广东经济活力与韧性的最好体现。今年3月,宇树科技在深圳成立全资子公司,将借助深圳的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正值第137届广交会举办期间,蚂蚁集团宣布其华南数字运营中心、万里汇跨境贸易运营中心“双中心”正式落户广州琶洲。此外,抖音集团新设的科技公司将聚焦新零售业务,小红书电商的广州孵化中心将为广州服饰商家品牌提供成长平台。

  此外,数据显示,1-5月广东全省新设外资企业1.2万个、同比增长23.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8.4亿元、同比增长6.1%。

  这是全球企业对广东投下的“选票”,更是广东经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厚实信心。

  展望下半年,广东要完成的任务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接续。7月17日召开的2025年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省委财经委会议提出,下半年广东要巩固消费向好态势,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要扩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投资;要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