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苏超”将进入第7轮赛事,第一阶段常规赛赛程即将过半。这个夏天,“苏超”不仅点燃了全民足球的热情,更是让跟着“苏超”去旅游成为了流行趋势。
目前,江苏多个城市已在下一阶段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中提及“苏超”。为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各地纷纷“出招”激活“赛事+”消费新场景,推动赛事热度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赛事流量持续转化为文旅增量
江苏正持续推动文体旅商融合,针对即将开踢的第7轮赛事,多地景区持续推出球迷专属福利。
7月16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发布公告,本周日扬州队对阵南京队的观赛球迷在7月18日至20日指定时间内可免预约参观。
同日,南京总统府景区发布通告称,“苏超”赛程比赛当周,观赛观众凭本人购买的当周比赛的电子票(根)+本人身份证原件,可于当周周五、周六、周日其中任一天,免费进入南京总统府景区参观一次。
7月20日,镇江队将客场迎战苏州队。据“镇江文旅”公众号,比赛所在周末,镇江所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对苏州市民免费。同时,即日起至9月30日,苏州市球迷凭该场比赛电子球票和苏州市身份证,除比赛所在周末景区免费外,再来镇江时可任选上述A级旅游景区(点),免费游览1次。
记者从携程了解到,诸如此类的旅游优惠活动有效提升了游客的出行意愿。例如,在第4轮赛事期间,扬州对泰州游客实行景区免费入园政策,使泰州游客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倍;此外,常州游客前往无锡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43%,南京游客前往淮安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8%。
在“花式”球迷专属福利的带动下,江苏文旅增长动能强劲。携程最新数据显示,自“苏超”5月10日开赛以来,江苏旅游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上升。
从交通出行来看,江苏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4%,多个城市表现亮眼。其中,连云港以29%的增幅领跑全省,盐城(28%)、扬州(23%)、常州(21%)、淮安(20%)、徐州(12%)、南通(4%)及无锡(3%)紧随其后。
住宿市场同样回暖,江苏全省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3%。常州、徐州、淮安成为增长主力,同比分别增长13%、12%和11%。
景区门票销售增长尤为显著,淮安以82%的同比增幅位居榜首,泰州(73%)、徐州(49%)、常州(36%)、南通(17%)、扬州(15%)及盐城(5%)紧随其后。
业内人士分析称,江苏旅游市场的稳步增长,得益于初夏旅游旺季的带动及各地文旅的持续发力。随着暑期临近,预计江苏文旅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全省旅游经济注入新动能。
江苏“出招”力促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在江苏省政府6月召开的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上,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表示,要全力以赴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积极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充分发挥城市足球联赛的作用,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此后,江苏多个城市在下一阶段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中提及“苏超”。
南通市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会强调,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做足“赛事+”文章,按照“安全平稳、热烈有序”要求,精心办好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南通主场比赛,以“全域是主场”理念抓住用好赛事流量,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联动组织“啤酒嘉年华”“足球夜市”等活动,做强“票根经济”,最大化将赛事流量变为消费增量。
徐州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各项工作,更大力度推进项目招引建设,充分发挥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打造更多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增长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以实干实绩为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淮安市政府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强调,抢抓用好“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抓好基础性消费、激励型消费、场景式消费,充分发挥“苏超”引流作用,打好赛事经济“组合拳”。
无锡市政府7月2日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研究充分发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会议强调,按照《无锡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安排,精心做好组织保障,充分释放撬动效应,促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为推动文体旅展等新型消费“加速跑”,江苏在2024年年底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的若干举措》,旨在持续加大文体旅融合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培育壮大相关经营主体,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江苏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的增长点。
江苏明确,将围绕演唱会音乐节、优秀剧目文艺演出、高品质高流量临特展、重大体育赛事、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发展、提升境外人士支付服务便利性、打造优质文旅线路、支持商旅文体融合、支持发展文旅新业态、支持“夜经济”品牌等10个方面,提出具体奖励措施。初步统筹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奖励兑付。
7月17日,2025年江苏省首批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奖补项目名单正式出炉,江苏省财政共下达资金1176万元奖补了25个项目经营主体,涵盖演唱会、文艺演出、体育运动、文旅新业态等多个领域。
江苏省财政厅教科文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持续引导文体旅经营主体加大消费项目开发力度,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建立“引流—消费—再引流”的良性循环;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成效,以消费数据、人流热度、产业拉动率等为核心指标,完善动态评估机制,不断提升奖补资金投放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