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外贸大省广东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8.8%。当地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13万家,增加7.6%。
7月18日,广东召开2025年上半年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张柯在会上表示,从走势看,广东外贸从2023年第三季度起,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从比重看,广东外贸占全国的20.9%,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28%。
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根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89万亿元,增长1.1%;进口1.66万亿元,增长9.5%。
在助力广东外贸规模增长方面,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突出。上半年当地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13万家,增加7.6%。其中,民营企业数量11万家,增加8.6%,进出口总值达2.92万亿元,增长4.3%,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4.2%,较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稳外贸主体作用突出。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向好,进出口1.42万亿元,增长5.5%。
在出口方面,广东出口产品“含新量”提升。在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大、出口基数高企的情况下,广东正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支持新领域新赛道在开放合作中发展壮大,推动出口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
广东上半年出口机电产品1.96万亿元,增长7.2%,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67.8%。其中,出口电子元件2954亿元,增长17.3%;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2154.1亿元,增长15.9%。同期,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品出口5054.3亿元,增长13.3%,机床、无人机出口分别增长18.7%、29.2%,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8.8%。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11.2%。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上半年玩具出口99.7亿元人民币,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东莞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150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高密度的产业集群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全球四分之一的动漫衍生品、中国近85%的潮玩在东莞生产。以“机甲吕布”这款潮玩产品为例,制作需用到26套模具,包含了1500多个零件、2700多道工序,生产精度要求达到0.01毫米,常规制作需要8-10个月,但在东莞生产只需4-5个月。
黄埔海关副关长钟声表示,东莞潮玩火热的背后,是“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国品牌”“中国智造”的缩影。他们调研发现,许多玩具出口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从单纯代加工,升级为参与品牌IP研发制造;从专注于“卖商品”,升级为“卖创意”;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升级为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展示”。
钟声还表示,近期,“海关抓Labubu”引发热议,黄埔海关在出口渠道查获并扣留了1.8万个侵权Labubu玩偶,不仅为企业挽回潜在损失,更对侵权行为形成强力震慑。下一步,黄埔海关将继续千方百计助力东莞潮玩企业出海,让承载着中华文化以及智能制造的潮玩产品,既能带着原创底气稳步前行,也能凭借法律铠甲抵御侵权风险,真正实现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以潮玩经济为代表的多元情绪消费“新经济”形态增长显著。这种消费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来保持消费者的兴趣和参与度。当谈到国内品牌潮玩产品在海外的影响力时,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国产品牌设计、制造能力的增强,潮玩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加,这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亮点,并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文化和创意。
在进口方面,广东近年来突出“制造业当家”并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正在进口产品结构方面得到体现。主要原因是广东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对相关产品需求增加。此外,广东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对高端制造装备需求明显增加。
上半年,广东进口机电产品1.16万亿元,大幅增长19.3%,占广东进口总值的比重已超过七成,达到70.1%,较去年同期提升5.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中央处理部件、航空器零部件、集成电路等关键零部件分别增长322.5%、27.5%和14.3%。此外,随着工业生产回升,天然及合成橡胶、铝矿砂及其精矿、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分别增加24.6%、12.1%和8.2%。
同时,伴随着广东推动制造业“三新”项目建设,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对进口高端制造装备需求较大。上半年,广东进口航空航天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分别增长63.8%、31.5%;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机床、轻工机械分别增长47%、14.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