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在今年2月发布了《关于实施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的通知》,要求卫健系统为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健康问题,在2025年做好八件为民服务健康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时隔半年,这份成绩单如何?
7月18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给出“八件实事”中四件的最新统计显示:半年之内,1877家三级医院、2936家二级医院新开儿科;31个省份的“12356”心理热线共接通50万通来电;1614个常住人口10万以上的县告别“血透空白”;山东率先实现1049家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这场以“兜底”为底线、以“托举”为目标的基层健康能力提升已经初显成效。
第一件事儿科: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在很多偏远的地方,儿科的设置仍以县级医院为主,一旦遇到夜里孩子看病,都需要到县里去看病,现在不需要了。
“全国98%的县医院、80%的乡镇卫生院已能提供儿科服务。”李大川表示,15分钟“儿科圈”在县域初步成形。
但“有没有”只是起点,“好不好”才是硬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余纳介绍,该院把20%的专家号源直接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疑难病例通过“绿色上转”通道直送三甲,半年时间基层累计上转重症患儿480人次;同时,广州与5省50家医疗机构结成“1+5+N”网络,输出12个“母子一体化”保健中心标准,把产前诊断—新生儿救治—儿童保健串成一条“连续服务链”。
儿科门诊在“扩容”之外,更在于“提质”。据余纳透露,该院已建立中西医联合查房制度,16种本土膏方进入儿科常规用药,平均候诊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内,“让家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区域医疗中心的同质化服务”。
第二件事心理:一条热线,一张网络,一部法规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4)》披露,我国精神障碍人群规模已高达2.8亿,占总人口的20%。这一数字显示了我国精神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但就诊状况并不佳。根据《柳叶刀·精神病学》中国数据,76%的抑郁障碍患者从未寻求专业帮助;精神科医师缺口仍高达4万人,每10万人口仅2.1名,远低于世界平均4.1名。
为了改善当前的状况,国家卫健委的八件事之一便是加强精神专科的建设和服务。
5月1日起,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通了“12356”心理援助热线,已经接通了50万通电话。在心理健康讲座方面,全国已累计开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心理健康讲座4664场,其中面向学校2676场、面向机关1229场、面向企业759场,受众超过90万人。
“热线日均接入125通,高峰在晚上6点至10点,每一条来电都可能是一次生死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常务副院长张庆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热线之外,山东把心理援助写进制度。山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徐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省136个县(市、区)中111个已设精神专科医院,93.5%的二级以上医院开出心理/睡眠门诊;《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今年起施行,成为国内首部社会心理服务地方性法规。
“心理服务从‘自愿求助’变成‘制度必达’。”徐民表示,山东97%的县区已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高校心理中心覆盖率100%,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98%,累计培训基层精防人员2.5万人次。
第三件事血透:把“奔波半径”缩到5公里
日前,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在“2025年第十九届重症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大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国大陆地区在透患者持续显著增长,13年间增长了4.3倍,总数达118.3万例,其中血液透析(血透)患者102.7万例,腹膜透析(腹透)患者15.6万例。
如何为这些血透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也是2025年的大事。
“先后投入400余万元,为县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配备血液透析机、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等设备,同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服务流程;二是优化医保政策,减轻患者负担。”河南省新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孙宏悦在会上表示。
据孙宏悦介绍,目前县域已有22台血透机、25名专科护士全部到位,县域血透患者本地就诊率从0提升到92%。
目前,在县域血液透析服务方面,全国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中,已经有1614个县可以提供血液透析服务。
“目前还有8个县不能提供,但其中已有3个县完成血液透析设施配置,5个县完成人员培训,正在加紧推进。我们同时指导县域提高血液透析服务能力,2657个县级医院已经更新、增配水处理机227台,血液透析机4421台,增配从事血液透析服务人员1470人,服务超过1986万人次。”李大川表示。
第四件事互认:让数据“跑”代替患者“跑”
检查结果互认,一直都是患者的一大心病,每到一个医院都要重新做一遍检查,不但多花钱还耽误时间。如何互认才能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在山东已经有了互认进展。
山东省用3年时间搭起贯通省—市—县—乡四级的互认共享体系,1049家医疗机构接入平台,累计互认948万项次,直接减少重复检查费用约3.2亿元。互认范围上,山东把检查项目从200项扩至429项,277家医院纳入京津冀鲁互认圈;制度层面,37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78个县域医共体内部全部建立互认制度,双向转诊人次同比增长10.9%。
“下一步将向500项迈进,跨省就医一单通正在路上。”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民在会上表示。
兜底是底线,托举才是目标。八件实事之后呢?李大川表示:“把应急之举变成制度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