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上半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均呈现快于一季度的加速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35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已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另外,北京“人工智能+”行动全面起势,近期,《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接下来,在重点提升智能产品产能方面,还将有政策出台。
规模贡献再创新高
“今年二季度,首都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延续了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鲜明特征。”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级领导王滨表示。
据王滨介绍,上半年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2%,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提供了核心支撑。
王滨表示,在政策牵引与市场拉动同向发力带动下,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均呈现快于一季度的加速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35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已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5月信息软件业实现营收接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增长28.8%,规模、增速均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同时,北京投资动能持续迸发。王滨表示,依托高精尖产业资金、基金政策,强化“两重”“两新”项目牵引,聚焦整车及零部件、算力中心等重点领域攻坚突破,上半年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463.3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信息软件业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同比增长1.6倍。京津冀汽车生态港顺义园等重大项目如期开工,集成电路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工业、信息软件业两个行业合计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100%,为全市投资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此外,王滨表示,北京市场活力加速释放。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在京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4.2%和95.9%,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逐月抬升,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再次回归景气区间,经济发展预期持续向好。
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发展。据王滨介绍,北京数字标杆城市建设实现“新跃升”,“人工智能+”行动全面起势。
王滨表示,北京着力建设“人工智能第一城”,专项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强化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全方位加快大模型商业化应用突破。目前,在京人工智能企业已突破2400家,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数量居全国首位;新增智算供给1.1万PFlops,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工厂建成投用,百度发布全球首个多模态数字人,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齐头并进。
另外,今年5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人工智能和工业领域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编制印发了《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大模型应用成本急剧下降,已进入行业应用的临界点。”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字产业处副处长张金瑞在发布会上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张金瑞表示,《方案》重点瞄准解决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五个方面问题。
第一,重点提升高质量行业数据供给能力,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第二,重点提升行业大模型基础能力,培育头部行业大模型和通用智能体。
第三,重点提升模型应用服务能力,增强大模型仿真验证和智能安全保障能力。
第四,重点提升智能产品产能,提高装备、产线、工厂等多层级的智能化生产能力。
第五,重点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强化人才培养和技术咨询服务。
在重点提升智能产品产能方面,张金瑞提到,在工厂层面支持企业应用具身智能大模型、5G等技术,部署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设备,率先在北京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并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政策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该政策将于近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