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8 23:56:00 股吧网页版
我国儿科、心理等服务扩容提质 超10万人口县域血透基本全覆盖
来源:中国经营报

  “截至目前,全国近8000家综合医院、98%的县级医院以及超过8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能提供儿科服务。”7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构建高质量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我国儿科服务供给持续扩大。

  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实施“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提出以下目标: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应提供儿科服务;每个地市至少设有一家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推广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以及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要具备血液透析服务能力等。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八件实事”在过去半年已取得积极进展。

  在儿科服务方面,李大川介绍,我国持续健全儿科服务体系,尤其今年通过“儿科服务年”行动,儿科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截至6月底,全国已有1877所三级和2936所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可提供儿科服务。

  据介绍,为构建高质量儿童医疗服务体系,3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通过帮扶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发展新技术新业务,并培养高层次儿科人才。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已覆盖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五大区域,为区域内提供优质医疗资源。此外,全国已有300余家儿童医院及设有儿科的综合医院牵头组建了儿科医疗服务联合体。

  “依托省内高水平医院,围绕重症、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感染和罕见病等儿童重大疾病,构建诊疗协作网络,以提升区域内识别、诊疗与救治能力,确保重大疾病患儿能在本区域内及时获得治疗。”李大川说。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区域医疗中心也在积极探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余纳介绍,该中心建成了全国首个“母子一体化保健中心”。该中心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妇产科、儿科等多项服务于一体,实现诊疗一体化。通过构建“1个中心+5省联动”模式,覆盖50家医疗机构,建立了“1+5+N”跨区域协作网络,已在广东、广西、河南等地推广建设12个同类保健中心。

  在心理和睡眠门诊方面,全国已有330个地级市、86个市辖区提供心理门诊服务;324个地级市、80个市辖区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在心理援助方面,自5月1日起,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累计接听电话已超50万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是北京市“12356”热线的牵头承接单位。该院常务副院长张庆娥介绍,北京市热线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截至6月30日,共接听电话超2.27万通,日均接听约125通。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夜间服务尤为关键,来电高峰集中在晚上6点至10点。市民求助内容主要集中在个人情感、家庭关系等方面,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张庆娥说。

  在心理健康宣传方面,全国已累计开展各级心理健康讲座4664场,其中面向学校2676场,机关1229场,企业759场,受众超过90万人次。

  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方面,全国已有312个地级市互认项目超过200项。地市级临床检验和放射影像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覆盖率分别达97.8%和93.6%,有力支撑了检验结果互认的质量保障。

  在县域开展血液透析,是广大患者的现实需求。李大川表示,全国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中,已有1614个县可提供血液透析服务,尚有8个县未实现服务落地,其中3个已完成设备配置,5个已完成人员培训,正加紧推进。

  目前,全国2657个县级医院已更新、增配水处理机227台,血液透析机4421台,新增透析服务人员1470人,累计服务人数已超1986万人次。

  为提升血液透析服务质量,地方财政投入持续加大。

  河南省新安县副县长孙宏悦介绍,当地先后投入400余万元,为县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配备血液透析机和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等设备。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长期透析患者中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50余人,在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后,低保户可再报销5%,五保户实现费用全额报销。

  “截至2025年7月,新安县血液透析患者的县域就诊率已达92%。”孙宏悦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