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险公司分红型保险产品(以下简称“分红险”)2024年度红利实现率陆续出炉。《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已披露数据的90款产品红利实现率均不低于100%,多数产品的红利实现率较2023年有所改善。
受访专家表示,2024年度分红险红利实现率的改善,得益于去年投资收益率回暖、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等因素。随着行业转型持续推进,未来分红险有望成为行业主导产品。
分红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照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除具有基本保障功能外,投保人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红利分配。红利实现率是衡量分红险收益表现的重要指标。
具体来看,分红险的红利实现率是保险公司实际派发给分红险保单持有人的红利金额与红利利益演示的红利金额之间的比值。如果分红险的红利实现率高于100%,则意味着相关产品的分红情况好于销售时的演示情况。
谈及2024年度分红险红利实现率改善的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2024年行业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回升,可以支撑较高的红利实现率;二是6月份,监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以下简称《意见函》),对2024年度分红险的分红浮动约束边际放松,释放了盈余空间;三是自去年10月份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下调为2.0%,演示利率随之下调,产品分红更容易达到演示情况。
在低利率背景下,分红险因其“保证+浮动”的收益机制,成为险企的主推产品。但随着分红险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险企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采用激进的分红策略,过度夸大产品分红水平。
在此背景下,《意见函》要求各公司审慎确定2024年度分红保险分红水平,要稳健经营,坚持长期主义,不得偏离账户的资产负债和投资收益实际情况,随意抬高分红水平搞“内卷式”竞争。同时,《意见函》在约束激进分红的同时,对经营稳健、风险评级较好的险企也给予了适度空间,提出监管评级、财务状况等符合一定要求的险企应当充分论证拟分红水平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提交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实施。
险资作为长期资金,更需关注分红险长期红利实现率是否健康。在一个较长周期中评估红利实现率,更能反映险企的经营能力和投资能力。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分红账户的投资收益率会出现波动,所以在不同年份的分红水平和红利实现率也会出现偏离。考虑到波动特性,对一家公司或一款产品的红利实现率的评价要从较长周期考虑,这更符合险资的长期投资特性。
展望未来,龙格认为,分红险市场的收益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预计预定利率进一步下降,浮动收益部分占比提升,理论收益率稳定在3.0%至3.2%区间;同时,随着行业转型的持续推进,分红险产品或将成为行业主导产品,负债端成本有望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