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借助这一平台,大华银行发布《大华银行企业展望调查报告2025(中国内地篇)》(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在针对供应链的调研中,境内受访企业公认的三大挑战包括:供应成本上升、采购挑战和营运资金管理困难。此外,地缘政治波动也给企业供应链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大华银行中国批发银行部主管、企业银行部主管兼北京分行行长辛韬表示,企业供应链策略正从“中国+1”加速转向更稳健的“中国+N”。东盟作为核心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这正是大华银行深耕区域和服务客户的专长所在。“凭借我们广泛网络优势、遍布主要市场的服务团队、特色的外国直接投资咨询服务和强大的跨境金融解决方案,能够支持企业打通供应链的上下游资源,构建多元化、敏捷且有韧性的区域供应链网络。”
推进供应链的本地化、多元化和数字化,是中国企业强化供应链韧性的主要手段。《报告》称,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已实现供应商来源的多元化,供应链出海以及实现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本地化,也是不少企业的必选项。
根据《报告》,东盟仍被国内企业视为最重要的海外采购市场、终端市场和未来投资目的地。其中,以马来西亚最受青睐,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也热度不减。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全面完成,更多企业也将从中获益。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北美、北亚其他地区及欧洲等高潜力客户市场,多点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报告》指出,企业对存货管理的数字化应用的需求最为看重,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已使用数字化平台获得存货信息,或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寻找原材料和供应商。其次,企业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应用也从35%上升至42%。
“为了稳定供应链,与行业协会、国企或者大公司的合作机会,对接合适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资金支持均是受访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报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