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再失一员固收大将。7月17日,安信基金密集发布多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知名基金经理张翼飞因个人原因已于7月15日正式离职,卸任其管理的全部9只基金。
值得关注的是,张翼飞的离职日期与公告发布存在两日时间差,市场早有传闻称其离职事宜酝酿已近一月。其下一站去向更是引发业内广泛猜测,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位追求绝对收益的名将或将转战私募领域。
十年功勋卸任,绝对收益名将或“奔私”
张翼飞的离开并非毫无征兆。今年3月27日,他已因“工作安排”离任安信基金副总经理一职,转任公司首席投资官(混合资产CIO)。此次彻底卸任全部基金产品,标志着其正式告别安信基金。
张翼飞自2012年9月加入尚在初创期的安信基金,从固收研究起步,2014年开始管理货币基金。其真正的辉煌始于2015年5月25日,安信稳健增值混合基金成立之日他便担纲管理,任职超过10年。该基金是其代表作,也是其投资理念的集中体现。
Wind资料显示,张翼飞自2015年5月25日开始管理安信稳健增值混合A,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基金实现了连续9个完整年度正收益。截至其离任日(2025年7月15日),他在该基金的任职总回报达82.81%,年化收益率为5.52%,期间最大回撤仅7.2%。这种低波动、稳回报的特征使其在2021年后市场震荡加剧时备受瞩目,管理规模在2022年一度冲上644亿元的历史巅峰,卸任前仍稳定在约322亿元。
“在基金行业,能同时跨越多次股债周期且能获得稳健持续收益的‘固收+’基金经理凤毛麟角,张翼飞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位资深基金研究人士评价道,“尤其是在2021年市场震荡之后,‘进可攻、退可守’的‘固收+’产品成为市场宠儿,张翼飞的产品以其突出的业绩和良好的持有体验吸引了大量资金”。
“铁三角”解体,策略传承成焦点
张翼飞的成就并非一人之功。安信基金混合资产投资团队的核心,是张翼飞、李君、黄琬舒组成的“铁三角”。李君拥有20年证券从业经历,有着丰富的卖方和私募经验,历任光大证券行业分析师,国信证券研究所高级行业分析师,上海泽熙投资(“私募一哥”徐翔旗下)研究员,太和先机资管研究部研究总监,东方睿德(上海)股权投资部投资总监,上海东证橡睿投资部总经理,现任安信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黄琬舒从债券交易员、研究员做起,后涉足专户投资,2021年开始管理公募产品,现任安信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助理。
李君与张翼飞的合作,是安信“固收+”策略崛起的关键引擎。2018年,A股市场经历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大熊市,全年上证指数下跌24.59%,创业板指下跌28.65%,中小板指更是下跌37.75%。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李君与张翼飞共同管理的安信稳健增值A却逆势取得了5.10%的正回报,这一成绩在当时市场普遍下跌的情况下显得尤为亮眼,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安信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其原混合资产团队核心成员将继续留任,并将“按照原有的产品定位与策略接任管理”,张翼飞卸任的9只基金,由共事多年的李君、黄琬舒接棒。两人均与张翼飞有交叉管理经历,其中李君自2017年起与他共同管理安信稳健增值近8年,业内推测继任者或延续原有投资策略。
策略会不会因为张翼飞的离开而受影响?“短期内应该不会。”一位熟悉安信基金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关键在于,李君和黄琬舒都留下了。他们三人磨合多年,投资策略和体系已相当成熟。特别是李君,其投资风格在保持绝对收益内核的同时,市场适应性甚至更强。张翼飞没有带走这两位核心搭档,对产品和投资者而言是负责任的做法。
“能买的基金经理又少了一个,张翼飞目前还没有‘平替’。”一位基金投资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达了惋惜,今年以来,公募行业虽已出现了多位当家明星经理离职,例如鲍无可、周海栋、王鹏等,但以“固收+”为代表作的,张翼飞还是第1位。
针对后续人事安排等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安信基金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名将离职折射行业变迁与公司挑战
离职之际,张翼飞通过安信基金对外发布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他明确表示“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工作,业内人士普遍解读为其“奔私”几成定局,目标是继续探索绝对收益策略的边界。

张翼飞的离去,恰逢安信基金整体规模遭遇逆风。在公募行业2024年管理规模整体增长近19%的背景下,安信基金旗下公募规模却较2023年末缩水约193亿元,降幅超16%,跌出千亿梯队,行业排名从第50位滑落至第62位。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其传统优势领域的混合型基金规模已连续九个季度下滑。
“固收产品的管理难度其实远超权益投资。”一位大型基金公司固收总监坦言,“它们承载着大多数投资者对稳健配置的期望,资金总规模通常也更大,基金经理肩负的责任极其重大。张翼飞的成功,在于他真正将绝对收益理念贯穿始终,严控风险,并在股债多资产间实现了高性价比的配置”。他同时指出,安信基金在“固收+”领域积累了品牌和团队,李君、黄琬舒以及梁冰哲、张明、应隽等中生代已能担纲重任,但核心灵魂人物的离去,对公司品牌号召力和投资者信心的短期冲击不可避免。
记者观察发现,对安信基金而言,失去的不仅是一位管理300亿的名将,更是混合资产投资的灵魂人物。对行业而言,公募如何留住顶尖人才,让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固收+”策略持续焕发生命力,是张翼飞转身后留下的更深层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