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陈霞昌
7月18日,国内智库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212家,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在全球独角兽领域占据近三成份额,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现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群体的壮大。
独角兽企业是指最近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超过(含)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一般具备发展速度快、备受投资者青睐等属性,且具有指数式成长、颠覆式创新等特征。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
从行业分布看,中国独角兽企业呈现出鲜明的硬科技特征。其中,集成电路以56家企业、1618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商业航天以150%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领域,前沿科技企业占比高达70.2%。在人工智能赛道,中国独角兽企业新获融资总额达388.6亿美元,占比36.7%,远超其他赛道。
独角兽企业的蓬勃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们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独角兽企业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领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独角兽企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吸引了高端人才集聚。此外,独角兽企业的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还对整个社会的创新文化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不过,当前市场环境处于修复期,上市退出等路径还不清晰,一级市场项目投资意愿仍待恢复,海外市场对中资企业上市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监管方面、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提高上市条件包容性,畅通企业退出渠道,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释放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动能,为它们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让它们多起来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