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9 05:42:20 股吧网页版
从“蓝色粮仓”到“医药宝库” 福建再造“海上新福建”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方超 张家振

  《山海经》有云:“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

  自古以来,福建省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大陆海岸线总长与海岛总数皆居全国第二位。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东风下,福建省正加速打造海洋经济新坐标。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考察时指出:“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不仅如此,习近平同志此前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提出要建设“海上福州”和“海上福建”,为福建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指明了方向。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日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2024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三位。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方面也向记者表示,2024年,厦门市海洋生产总值预估实现2588亿元,当地以占福建省0.25%的海域面积,创造了全省约20%的海洋生产总值。

  在经略蓝色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福建省重任在肩,动能强劲。集美大学财经学院、海洋产业经济研究院副教授朱文涛向记者表示,福建省需要在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之时,发展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做大渔旅融合文章

  夏日的夕阳下,连江海面上泛起一层层金色光辉,一艘艘渔船在波光粼粼的海面穿梭,渔民站在船边熟练地打捞起一笼笼鲍鱼。在经过分拣、清洗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后,海货鱼鲜最终被送往全国各地,成为消费者舌尖上的美味佳肴。

  盛产鲍鱼的连江县,是福州市下辖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资源加持下,连江县成为闻名海内外的中国海带之乡、中国鲍鱼之乡,更是中国县级水产第二大县、福建省水产第一大县。

  目前,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已成为连江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渔业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6644.63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302.06亿元。自2020年起,连江县已连续5年位居全国县域第一。

  海洋渔业是福建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正加速打造“蓝色粮仓”。上述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2024年,福建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924.7万吨、同比增长3.9%,居全国第三位。海水养殖产量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一,水产品出口量连续12年保持全国第一位。

  不仅如此,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介绍,在向现代渔业转型发展进程中,福建省正全面开展海上养殖设施转型升级。

  事实上,“向海洋要食物”的福建省,也在加速发展海洋旅游业。

  水上部分发展旅游、水下部分养殖水产。今年6月6日,“闽投惠安1号”被成功拖航至惠安县风车岛海域,这也是泉州海域首个深海养殖旅游平台。该平台集绿色养殖、智慧旅游于一体,预计年养殖高端水产品1500吨,平台内设有30间豪华客房,可同时接待60人住宿、100人观光。

  记者注意到,福建省宁德市、莆田市等地也在加速做大做强渔旅融合文章。《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强调加快渔旅融合发展,推进滨海旅游向海洋、海岛旅游拓展,促进蓝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的互动融合。

  “海洋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滨海休闲、邮轮旅游等项目人气兴旺,‘屿见·厦门海上游’项目获评为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示范案例。”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地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独特景致。

  招大育强新兴产业

  7月15日,由厦船重工承建的三德船舶株式会社7500车LNG汽车滚装船系列船1号船交付签字和命名仪式举行。据悉,这已是厦船重工累计交付的第34艘汽车滚装船。

  厦船重工此前发布的信息显示,2024年,其工业总产值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103.3%,利润总额接近历史最好水平,新船开工6艘、上船台/进坞7艘、下水/出坞8艘、交船9艘,并揽获近20艘船舶订单,新船接单量实现大幅增长。

  “窥一斑而知全豹。”厦船重工也是福建省船舶工业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记者注意到,福建省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上述《专项规划》强调,要推进高技术船舶及配套设备自主化、品牌化,积极布局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重点推进船舶性能优化、绿色高技术船型研制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同时大力发展高端特种船舶和绿色智能沿海内河船舶产品。

  据厦门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福建省船舶出口131.2亿元,同比增长57.9%,出口值创历史新高。而在今年前5月,福建省船舶出口74.8亿元,同比增长35.1%,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除船舶工业外,福建省也在加速掘金海洋生物医药“宝库”。

  上述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负责人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地启动建设了面积10.2平方公里的省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培育海洋龙头企业30家,涉海上市企业15家,形成了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等为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体系,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近40%。

  另据了解,坐落于厦门市海沧区的厦门生物医药港,每年转化海洋生物质资源超50万吨,开发出7大类30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构建起了完整的“原料提取—中间体加工—终端产品”垂直产业链。

  记者注意到,为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福建省已在全省多地布局相关产业园区。其中,福州仓山生物医药科技园、漳州诏安金都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园区,均将“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作为重点发力方向。

  海洋科创攻坚

  不过,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福建省海洋经济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专项规划》指出,福建省海洋强省建设尚面临“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仍需花大力气提升”“海洋资源集约化利用与海洋环境保护有待强化”等挑战。以海洋科创为例,《专项规划》表示,福建省海洋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坚期,海洋科技创新水平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还不适应。

  “在福建省海洋三产结构中,以海洋一产、二产为主,海洋三产以交通运输业为主,海洋信息、滨海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同时,海洋产业以资源型传统产业为主,新兴海洋产业占比较低,缺乏一批引领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产业、项目支撑。”朱文涛也向记者直言,而广东省、山东省等海洋经济强省已形成“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爆发”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朱文涛向记者表示,对比其他海洋经济大省、强省,福建省要在弱项上不断“补强”,关键是要在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发展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

  “福建省提升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也十分关键。”朱文涛同时指出,“在这方面,要重点整合全省海洋科技资源,着力构建高水平的海洋新兴产业科技研究与创新体系。”

  “优化整合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攻关海洋科技关键核心技术,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基地。”上述《专项规划》同时强调,“补足海洋强省建设的科技创新短板,推动海洋经济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在激烈的海洋经济竞争中,福建省要实现差异化突破。”朱文涛认为,建议福建省在建设高水平海洋创新平台、切实提升海洋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力。“提升海洋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仅要对标国际标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更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水平。同时,还要着力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培育更多的‘链主’,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