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孙博洋)17日,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汽车质量技术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
会上,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理事长张沁荣表示,当前正处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的关键节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大研发投入,汇聚创新资源,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她表示,特别是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算法、智能网联系统等核心领域,要加快实现技术突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行业技术交流,结合行业热点以及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深度研究、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共同推动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就业界关心的汽车召回问题,负责汽车召回制度制定和组织实施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雷光程在会议上透露,2024年以来,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20次,涉及车辆1651.7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139次,涉及车辆602.04万辆,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驾驶辅助系统误用、转向助力失效和动力电池热失控等。对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加快推进《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并结合汽车数智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召回工作程序和要求;同时将健全事故报告、现场勘查和缺陷分析机制,加强事故深度调查与分析。
就如何保障汽车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唐冀平表示,当前,汽车领域智能网联技术快速迭代,汽车产品功能日益复杂,产业链条深度交织,质量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安全、车联网数据安全、车用芯片可靠性、车路协同兼容性等新型风险凸显,对质量安全管理理念、技术和体系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她表示,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部门将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用操作系统、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关键研究,针对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新型风险,加快完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同时将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等高风险领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规范汽车领域检验检测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