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半导”)披露,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多元化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同时,中微半导宣布,聘请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审计机构。
“港股上市能够帮助A股上市公司更顺畅地连接海外投资者,并借助国际市场进一步夯实全球业务能力。”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策层面对于“A+H”架构的支持力度也明显提升,港交所优化审批流程、降低上市门槛等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微半导是一家以MCU(微控制单元)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公司,产品除了8位及32位MCU产品以外,还有多种SoC(芯片级系统)、ASIC(专用集成电路)以及功率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12亿元,同比增长27.76%;实现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扭亏。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6亿元,同比增长0.52%;实现归母净利润3442.02万元,同比增长19.40%。
从出货量看,中微半导各类产品出货量持续增加,2024年全年出货量超过24亿颗,同比增长约30%,其中8位机出货量约19.1亿颗,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厂商龙头;32位机出货量约2.1亿颗,同比增长约64%,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据了解,公司产品门类齐全,性价比优势明显,在小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竞争力显著,市场认可度高,被称为“性价比一哥”。
在性价比的竞争优势上,目前,中微半导正在车规级控制芯片等产品方面发力,旨在向价值链上端跃进。
据中微半导透露,通过近几年的产品研发和推广,公司车规级芯片合作客户越来越多,多家厂商多种车型的需求都开始持续放量,目前有长安汽车、赛力斯、红旗、吉利汽车等知名车企在使用公司芯片。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平台分会副会长高泽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MCU厂商数量超过400家,低端市场(如消费电子、小家电)竞争惨烈,价格战导致毛利率极低。中微半导“永不放弃低端市场,稳步走入中高端市场”的策略,反映出行业共识。
在高端产品的带动下,中微半导毛利率进入提升通道。2025年第一季度,中微半导毛利率达到34.46%,同比提升7.71个百分点。
对此,中微半导方面年内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一季度毛利率大幅提升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入库晶圆价格下降,摊薄在销产品成本;二是持续研发推出的新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公司未来希望把毛利率控制在有利于营收规模快速增长的相对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