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马汽车即将复产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家曾与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齐名的企业,在经历裁员、欠薪、破产重整等至暗时刻后,似乎要迎来一线曙光。
一份由新投资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公司(下称“深圳翔飞”)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曝光,披露了威马汽车的复产规划及未来六年发展蓝图,其中包括2025年9月恢复EX5和E5两款车型的生产,2025年确保产销1万辆,甚至还规划了到2030年挑战年产100万辆目标。
然而,深圳翔飞的实控方为宝能系资本,这位“白骑士”自身也面临债务缠身、现金流紧张等诸多挑战,其拯救行动能否成功,存巨大悬念。
宝能系入局牵头复产,设百万辆远期目标
根据深圳翔飞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威马计划今年9月恢复EX5和E5两款车型的生产,2025年确保产销1万辆,力争2万辆。在产品规划上,“新威马”未来5年要推出10款以上的新车,涵盖纯电动汽车和增程式汽车,覆盖从A00级到C级的多个市场领域。其长远目标更是雄心勃勃:到2030年挑战年产100万辆、实现营收1200亿元。
实际上,自2023年申请破产重整以来,威马汽车停摆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4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批准了威马汽车的重整计划,深圳翔飞成为威马汽车唯一的投资方,并与其签订了《重整投资协议》。
通过股权穿透可以发现,深圳翔飞与宝能系关联密切。法定代表人黄晶不仅是宝能汽车子公司的实控人,其关联企业也持有宝能系企业的股权,这清晰地表明宝能系资本已实质介入威马汽车重整。
宝能系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2017年3月,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先后收购了观致汽车、长安PSA(深圳工厂)等车企资产,意图在汽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其汽车业务发展长期不顺。观致汽车年销量始终在万辆以下低位徘徊,近年再无新车发布,旗下多个生产基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宝能系自身沉重的债务负担也如影随形——截至2025年6月,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数据显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超过500亿元,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金额逾120亿元。
对于威马复产计划,7月2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别致电威马汽车和宝能集团,均未能接通。
威马兴衰录:高光起步,百亿债务压顶
作为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四小龙”之一,威马汽车的兴衰历程令人唏嘘。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在成立初期曾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8年9月,威马首款量产车EX5正式上市。这款定价在10万-20万元区间的纯电动SUV,凭借着不错的空间表现、续航里程和智能化配置,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门车型。
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年销量分别为1.69万辆、2.25万辆、4.42万辆,跻身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与蔚来、小鹏、理想齐名,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从2022年开始,威马汽车的发展急转直下。受疫情影响,供应链稳定性遭受严重冲击;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电池成本的飙升,使得威马的生产成本急剧增加;产品迭代缓慢、核心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品牌发展的短板;叠加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投资态度趋于谨慎,威马汽车的融资之路严重受阻,资金链日益紧绷。
在多重因素的叠加冲击下,威马汽车的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2022年,销量降至2.95万辆,同比下降33.3%;2023年,销量暴跌至1.02万辆,同比下滑幅度高达65.6%。销量的崩塌直接引发了深重的财务危机,天眼查数据显示威马汽车有效债权金额超过148亿元,另有112亿元债权被暂缓确认,总债权规模超过260亿元。公司多地资产被冻结,员工薪资被拖欠数月,经销商也因无法拿到车源和返利而纷纷维权。最终,2023年10月,威马汽车开启破产重整之路。
资金缺口等难题待解,威马重生之路崎岖
对于宝能入局威马重整,汽车分析师凌然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表示,双方的合作既存在一定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宝能系的资本注入和资源整合能力有望为威马汽车的复产和发展提供支持。宝能系在房地产、金融等领域有广泛的布局,虽然自身面临债务问题,但如果能够有效调动资源,或许能为威马解决部分资金难题,帮助其重建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其次,威马汽车的生产资质、产能以及技术积累,能够弥补宝能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短板。
然而,双方合作面临的挑战更为突出。凌然认为,资金问题是首要难题,威马汽车的债权总额超过260亿元,要实现复工复产,仅初步的资金投入就需要数十亿,而要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资金缺口可能超过百亿。宝能系自身已经负债累累,现金流状况不佳,能否为威马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存在很大疑问。
凌然提到,品牌信任危机也是一大挑战。威马在破产重整前就因多次出现自燃事故、“锁电”风波等问题,破产期间车主更是面临维修无门、车机系统停止更新等困境,要重建用户对品牌的信任,难度较大。
市场竞争压力同样不容忽视。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在最辉煌时年销量也仅有4.42万辆的威马汽车想迎头赶上,难度不小。此外,供应链的重建也困难重重,在威马停产期间流失的供应商,因财务和信誉问题对合作态度谨慎,也将影响威马的复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白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