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荆楚大地被持续高温笼罩。但在湖北省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群山环抱中的石百路旁,海拔800多米的“山里人家”农家乐却是凉风习习。游客李先生与朋友围坐在一棵40多年树龄的桂皮树下,惬意地品茶闲谈;农家乐老板韩家芬则在一旁忙碌着,为客人们准备晚餐。
2023年,韩家芬与丈夫从浙江温州回到家乡,联手开起了这家农家乐。去年全长13.4公里的石百路正式竣工,这条路像一条纽带,将龙凤村与百里荒景区紧密串联起来。“这条路修通后,住在百里荒的客人经常特意过来吃饭,还打趣说我们这儿是‘百里荒后花园’。大家还说我们的特色菜地道,价格又实惠,你看,8月份的民宿客房早就订满了!”韩家芬喜滋滋地说。
农家乐不仅让韩家芬回乡团聚创业,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经常送菜来的脱贫户张代贵说:“小韩家的农家乐,让我自己种的菜变成钱。”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龙凤村的通组循环路也修通了,昔日的泥巴路被拓宽、硬化、刷黑,延伸到村民家门口。路修好了,游客来了,龙凤长寿馆景观区、庞家湾拈花谷民宿区、店子垭农耕体验区、百里荒高山康养区等多个景点也依次建成,村民搭上了乡村游的致富快车。
这样的变化,并非个例。在华夏大地上,“四好农村路”在山水间书写着交通赋能乡村发展的故事。
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的盘山公路上,蜿蜒的“四好农村路”如一条墨色绸带,缠绕在海拔1200米的苍翠山峦间。满载着新鲜高山蔬菜水果的冷链货车穿梭如织,自驾游客的欢声笑语随着山风飘荡。这个曾被群山阻隔的彝汉聚居村,正借着“高山天路”的延伸,谱写着一首“山区共富”的夏日进行曲。
曾经,小凉山腹地的金口河区受地理条件制约,交通闭塞、发展受阻,属于四川省深度贫困县。自2011年以来,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大力支持金口河区交通建设,“十四五”时期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724亿元。目前,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327公里,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全覆盖、建制村通农村客运全覆盖,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在贵州省,当地结合世界自然遗产地、少数民族村寨、喀斯特地貌等自然、人文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铜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风景道和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此外,还围绕“黄小西吃晚饭”“村超”“村BA”等重点旅游资源,加快“多彩贵州1号旅游公路”试点路段建设。据了解,今年年内将再打造1000公里美丽农村路,持续丰富路旅融合业态。
“四好农村路”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9万亿元、投入养护资金超过1.2万亿元,截至2024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对于农村公路近些年对农村地区带来的变化,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用了以下三句话来概括:
路更好走了。我国实现了全国3万多个乡镇、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等级路比例达97.3%、优良中等路率达94.8%,“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成为历史。小汽车开进了乡村“最后一公里”,让农民群众外出务工、返乡探亲更加舒适便捷,也让乡村游、自驾游成为了更多人休闲度假的首选。
农村更美了。这些年,我国深化“美丽农村路”建设,涌现出一大批“旅游打卡点”。比如,山西的黄河、长城、太行这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就连通了5630个村庄,串起了三晋风光,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农村公路有效促进了城乡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双向流动,改变了农村面貌,有效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农民更富了。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着力打造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订单农业、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农民群众沿路开起了农家乐、采摘园、特色民宿,富了一方百姓、促了一域发展。我国还积极实施以工代赈,开发农村公路管护就业岗位,让农民群众就地就业增收。
刘伟表示,下一步,将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推动路网质量、安全水平、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