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链博会的‘全勤生’,连续参加了3届链博会。”美国农业和食品企业嘉吉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刘畅说道,链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产品和技术的绝佳场所,更是一个与各方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
近日,在走访链博会展馆的过程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注意到,各个展馆都能找到很多耳熟能详的大型外企和明星企业。有参展商告诉记者,第一次参加链博会时,观众还没有这么多;这次参展,明显感到企业数量更多、行业影响力更大。
除了嘉吉这样的“全勤生”,像英伟达、空中客车、天丝集团等外企则是首次参展。除了这些知名企业,链博会上还设置了南非、泰国等国家展区。
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让人意外的是,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把中国作为理想、安全的投资目的地。据悉,本届链博会境外展商占比达35%,创历届之最。实际参展商达到1200家,170多个境外团组前来观展洽谈。
值得关注的是,欧美参展商达到境外参展商总数的50%。其中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多家受访外企表示,链博会的举办更加坚定了他们投资中国的信心。

英伟达公司的展台
外企与供应链伙伴联合亮相成新趋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形势,在华的外资企业仍然坚持深耕中国、信心不减。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深度融入中国的产供链。
记者在展馆中看到,有不少外资企业都在展台鲜明地打出“在中国,为中国”“立足中国,回馈中国”的标语,不少外资企业跟产供链上的国内企业联合,共办展台。
比如,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Rio Tinto)与钢铁央企中国宝武联合亮相,展示其最新投产的铁矿项目。GE医疗联合中国的核心供应商展示了CT轴承、探测器、磁共振超导线以及超声电路板等国产核心零部件。苹果公司与欣旺达、山东创新等三家供应商携手,展示智能制造、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果。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近5年来,来自泰国的天丝集团持续加码在华投资,累计投资额达43.6亿元人民币,包括在北京设立中国区总部,在四川和广西新建红牛饮料生产基地,积极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在惠普展台,记者了解到,自1983年进入中国以来,惠普构建了涵盖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全链条体系。惠普在重庆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电脑及设备生产基地,在山东威海设立了全球最大的打印机生产基地。
在参加完链博会开幕式后,惠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恩里克·洛雷斯马不停蹄赶到重庆,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他表示,将继续深耕重庆,深化合作,进一步强化本地制造能力、完善供应链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松下电器展台不仅展示了新款智能洗衣机、护理机等C端产品,还展示了在中国生产制造的电子元器件、站台自动门等B端产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松下在中国的B端业务占其总业务的65%。由于近几年AI发展火热,加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PC销量增长,用于生产相关电子元器件的电子材料需求旺盛,松下在中国的三家电子材料工厂近几年陆续投入15亿元进行扩建。

松下电器展台
记者在生物制药巨头诺和诺德的展台了解到,其天津生产厂作为公司全球战略性生产基地之一,面向中国及全球市场供应耐用注射器械及制剂成品。2024年3月,天津生产厂启动了投资40亿元的无菌制剂扩建项目。今年7月,天津生产厂又启动投资8亿元的质量检测实验室扩建项目,将更好地保障产能提升和高品质生产。
在医疗大健康领域,GE医疗是进入中国最早、发展时间最长、国产化布局最早、成果最多的企业之一,目前在北京、上海、无锡、天津、成都、深圳设有六大生产基地。
GE医疗中国副总裁、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向每经记者表示,GE医疗30多年来持续深化全面国产,与超千家供应商构建了完整的“研、产、销、服”体系。
他提到,京津冀产业链集群的天津基地具备了全品类磁共振生产能力,2024年挂牌“GE医疗磁共振东半球总部”,将建设超1万平方米的创新研发中心,未来5年增投5亿元拓展深度国产制造和创新。
长三角产业集群的上海基地,是GE医疗全球最大的对比剂生产基地,2024年5月挂牌“GE医疗诊断药物一带一路卓越智造中心”,继续投入3.8亿元用于新产品引入、新产线建设、工厂绿色升级、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长期确定性”
众多外企为何坚持在中国加码投资?
刘畅坦言,中国市场在嘉吉全球布局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消费者对多元化、营养健康和环境友好食物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也为公司可持续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嘉吉的展台展出了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食用油、猫粮狗粮等产品,以及面向B端用户的动力风帆系统模型等。记者了解到,嘉吉已深耕中国市场50余年,在中国拥有约50个运营点,包括销售部门、工厂、创新中心、应用中心、能力发展中心等,在全国20多个省份创造了7000多个就业机会。
“从企业和投资者的视角来看,一个稳定的投资环境以及充足的信心是投资成功的前提。”刘畅说,只有在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测并且具备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中,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长期的规划和发展。“中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和政策红利。”
自1993年在海南建立中国首家红牛工厂以来,天丝集团已在中国市场深耕30余年。公司首席执行官许馨雄向每经记者表示,链博会的如期举办,体现了中国对构建绿色健康、可持续、包容互联的世界经济的坚定承诺,也更加坚定了公司投资中国的信心。公司坚信,投资中国就是投资长期确定性。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承诺显著加强了与泰国及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和经济伙伴关系。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全面实施以及中老铁路的通车,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协作的决心。”许馨雄强调。
在他看来,中国不仅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高质量重构的重要枢纽。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从中央到地方,为外资企业打造了更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持,还是人才政策等方面,我们都感受到系统性、可预期的保障。正是这些因素增强了我们的投资信心,也成为我们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深化在华布局的重要依据。”
谈及如何看待当前中国供应链在全球的重要性及其独特优势,陈和强坦言,中国的供应链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当前,国际环境非常复杂,但是中国的医疗设备供应链起到了独特的稳定性作用。具体而言,就是供货周期、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当全球某个地方出现供应波动时,中国的供应链能够“接得住”、能“扛打”,这是很难得的。
通过“反向创新”将本土成果辐射全球
众多外企不断融入中国的产供链,依托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与创新生态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它们不仅深耕中国市场,并通过创新将成果推向全球,重塑价值链格局。这背后,是中国产业优势与开放环境对全球企业的持续吸引力。
松下电器前述工作人员向每经记者介绍:“过去我们主要把中国当成一个生产基地,现在我们把中国作为一个创新研发基地,从过去的‘设计在日本,生产在中国’,逐渐变成设计、研发、生产、销售都在中国。”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有强大的供应链基石,我们想要的原材料都能在中国采购到。”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松下在中国拥有超过6000家供应商,其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另一方面,中国的创新能力强,有很多先进的家电厂商,公司在中国可以吸收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经验。她提到,松下已在中国本土进行大量家电创新。
“过去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现在我们已经转向Made by China(中国创造)。”该工作人员说,像公司的站台自动门业务就是将中国视为全球业务中心,在中国进行研发、生产、销售,产品销往埃及、加拿大、德国等全球市场。
GE医疗中国市场销售的全线产品中,目前中国研发比例已突破50%。问及如何看待中国的创新氛围,如何在以创新为核心的基础上建立“朋友圈”,陈和强认为,首先就是要利用好中国庞大的、完善的工业体系,这是非常难得的;二是要利用好中国的创新资源,中国的创新很有特点,大部分属于应用创新,这也是资源禀赋造就的优势。
他表示,公司下一步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从三个维度来“延链”:一是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攻坚向纵深推进;二是创新链,怎么利用国内良好的创新生态,不断把好的东西引进来,同时把好的东西推出去;三是绿色供应链的建设。
记者了解到,嘉吉致力于结合全球专业知识和本地经验,将中国创新成果分享至全球。以其上海市场为例,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创新的高期待成为推动嘉吉研发的重要力量。嘉吉上海创新中心升级后重点支持亚太市场,通过“反向创新”机制将本土成果辐射全球。
“作为一家长期在华发展的跨国企业,我们深知中国市场的潜力和机遇。”刘畅说,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公司坚信,中国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信心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