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工智能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深度融合AI技术的互联网科技行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然而,今年复杂的市场环境加剧板块股价波动,外部事件冲击进一步放大短期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易被短期波动干扰,忽视对长期价值的挖掘。本文将从系统性视角重新审视港股科技股潜力,解读为何在混沌市场中,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有望成为资金布局的下一个重点方向。

【一、清晰的AI产业趋势奠定长期确定性】
当前行业轮动对基本面的要求显著提升。相比年初,市场风险偏好收敛,资金更注重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因此,布局方向应优先筛选具备坚实基本面支撑的领域。从产业演进看,人工智能作为深度变革性技术,正重塑互联网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当前AI技术在互联网用户中的月活跃渗透率仍处于约5%-8%的初级阶段,但伴随技术成熟与应用场景拓展,其将为互联网企业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与体验优化,释放巨大增长潜力。国内AI应用层的快速发展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以来,中国AI用户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5年5月,主流AI应用(夸克、豆包、DeepSeek、元宝)月活用户已分别达1.5亿、1.2亿、1.0亿和0.4亿。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市场关注焦点集中于芯片等上游领域,而未来产业增长重心将向应用生态与场景拓展转移。随着商业模式逐步成熟,互联网企业的收入结构(新业务与增值服务)与成本效率(技术优化)均将显著改善。
图:全球AI APP月活跃用户数(百万)

数据来源:AI产品榜, OpenAI,JPM研究
【二、商业模式与生态构建能力铸就全球竞争力】
全球AI产业机会高度集中于中美两大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AI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同比+13.9%),2030年预计破万亿;而美国在2025年云巨头AI数据中心投资计划超3,000亿美元。中美在大模型研发共同引领技术演进,而中国在生成式AI应用层(预计2028年规模7,202亿元)展现突出潜力。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力。从电商、支付到短视频,企业通过精准捕捉用户需求,持续构建差异化商业模式。AI技术的融入将进一步推动服务智能化与个性化升级。在应用层面,中国互联网公司凭借工程师红利、庞大统一市场及完善基础设施,于短视频、电商、本地生活等领域实现更高线上渗透率与变现效率。AI时代的竞争本质是生态系统的竞争——用户倾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全场景解决方案,而非单一工具。国内企业在生态构建上的丰富经验与能力,正形成全球稀缺的竞争优势。这些龙头企业主要集中于港股市场,成为板块价值的重要载体。
图:国内线上化渗透率更高,场景相较于海外更为丰富、用户基础更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Questmobile,相关公司官网
【三、估值视角下的高性价比机遇】
从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角度分析,中国科技龙头企业的股票相比美国科技股展现出更高的性价比。PEG指标结合了市盈率与盈利增长预期,更精准地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目前,中国互联网科技股的PEG值偏低,表明市场对其未来盈利增长的预期尚未完全反映在股价上。随着行业复苏和业绩提升,这些股票有望实现估值修复和业绩增长的双重推动。当下全球互联网行业正面临关键转折点。尽管市场对互联网企业保持高度关注,但整体估值却相对“便宜”。这种“便宜”并非由于基本面不足,而是市场对未来预期的过度谨慎。实际上,互联网行业拥有庞大且活跃的用户基础,这是其长期价值的重要支撑。
图:估值相较于海外企业具备更高性价比

数据来源:Wind,BBG,相关公司官网,数据截至2025/6/30
而由于大多数互联网龙头企业都选择在港股或者美股上市,而直接投资于境外市场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难度且复杂程度都比较高,通过跨境ETF作为工具把握互联网板块的投资机会不妨是一个高效且便捷的选择,在低费率的前提下能高效地跟踪港股互联网的潜在投资回报,相关产品:港股科技系列ETF产品【中概互联网ETF(513050)、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场外联接A类:013308;C类:013309),港股通互联网ETF(513040,场外联接A类:019313;C类:019314)】把握港股互联网科技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