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特朗普政府强力推动的“大而美”法案在美国国会两院快速通过并签署成法。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1日发布的最新评估显示,“大而美”法案预计将在未来十年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约3.4万亿美元,导致约1000万美国人失去医疗保险。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所、美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苏刘强指出,“大而美”法案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减一增”,即“减收入、减支出、增赤字”,体现了共和党一贯主张的“小政府、去监管、减税收、弱福利、降开支”的理念。
债务高企民众买单
目前,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已达36.6万亿美元,约为2024年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1.26倍。而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推高美国政府业已高企的债务规模,引发市场对美债可持续性的担忧。
当然,美国经济依赖债务驱动的模式不会改变,改变的是债务承担主体。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意图明确:政府减少负债和支出,迫使企业和居民增加借贷和消费投资。这也解释了其持续施压美联储降息的核心动机——降低资金成本,刺激借贷意愿。
有观点认为,医保、教育、营养计划等社会民生项目成为主要削减对象,本质是政府推卸公共责任,将医疗等刚性成本转嫁给居民个人承担。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模型显示,法案将使最低收入群体税后年收入下降1.1%,而顶层20%人群年净收入则激增近1.3万美元(平均增幅3%)。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最贫困阶层每人每年损失约1600美元,最富裕家庭年收入则增加1.2万美元。
缓解财政赤字并非易事
尽管削减支出意在降低赤字,但减税导致的财政收入下降幅度远超支出削减。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未来十年,该法案将使政府直接支出减少约1.1万亿美元,政府收入下降约4.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将增加约3.4万亿美元。
巨额赤字将推高本已高企的市场利率。美国税收基金会批评称,法案本可经由优化税收措施节省数万亿美元,却将资金过多投入到“政治噱头”中,高利率不仅增加了政府偿债负担,更直接抬升消费者与企业融资成本,抑制经济活动,形成恶性循环。
不过,苏刘强指出,法案尽管将推高美国财政赤字,但现在很难断言美国财政赤字升高后一定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他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试图通过多种手段缓解财政赤字风险。一是增加关税收入,弥补财政赤字;二是力推稳定币,缓解债务压力;三是通过降息减轻政府融资成本。其中,2024年美国进口货物总额3.3万亿美元,如果按照10%的货物进口关税计算,每年可以征收3300亿美元金额,十年累计3.3万亿美元。这几乎可以抵消未来十年新增的3.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
重振经济面临断档风险
特朗普政府期望通过减负与松绑重振制造业,以关税和产业政策弥补财政损失。然而,这一愿景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近期公布的美国非农数据已显露其服务业疲态。大幅削减政府支出将进一步抑制消费,重创作为美国就业“压舱石”的服务业。若服务业萎缩而制造业未能及时复苏填补空缺,美国经济短期内或陷入“服务业疲软、制造业未起”的断档风险。
其次,在存量竞争加剧的全球环境下,美国制造业能否在政策激励下实现大规模回流与竞争力提升仍存有疑问。此外,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反移民政策将加剧低端劳动力短缺,工业岗位空缺恐难由本土劳动力充分填补。
也有观点认为,尽管法案将加剧美国社会贫富分化,但并不意味着与“重振经济”的目标相悖。法案的减税减轻了企业负担,尤其对初创投资者、半导体和制造业的大幅减税与优惠,能增强投资积极性,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削减社会福利支出,从长远看也将减轻企业负担。多个权威机构的评估指出,法案未来十年或将使美国经济年均增速提高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