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冯飞表示:“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
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在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海南省负责人从政策制度体系、开放力度、产业体系、发展环境、群众获得感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自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情况。
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4、3、2、1”。其中,“4”指的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四类要素进出更为便利;“3”指的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三大领域加快开放;“2”指的是,企业和个人两方面的税收优惠力度持续加大;“1”指的是,以海南自贸港法这一专门法律为基础的法治保障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5年来,海南开放力度越来越大。海南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经济外向度提高到35%。
产业体系越来越优。据介绍,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占海南全省GDP的比重已达67%;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8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已成功建成。
“海南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为实现封关运作、扩大开放打下了坚实基础。”冯飞说。
软硬件条件全面完成
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基础性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据冯飞介绍,目前封关政策已准备就绪,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禁限清单、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等政策和配套文件已经制定好。
发布会结束后,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进出“一线”、“二线”及在岛内流通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的通知》,明确了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时的货物税收政策。商务部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支持海南自贸港进一步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截至目前,海南第一批封关运作31个项目全部建成,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及查验设施设备基本完备。压力测试演练工作压茬推进。
封关运作意味着海南自贸港将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更好地向世界开放,如何做好有效监管是其中关键。上海证券报记者从海口海关了解到,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已于今年上半年正式上线运行,可有力支撑封关运作后“零关税”、加工增值内销等特色业务“一线、二线、岛内”便捷通关和海关高效监管需求。
用改革创新收获政策红利
全岛封关运作涉及面广、创新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抓政策落实。”冯飞表示,海南将准确把握封关运作使命,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政策项目化、任务清单式、效果可评估的方式,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冯飞表示,海南将从更有利于企业自由、便利、合规用政策的思路,推动封关运作政策和已经落地实施的各项自贸港政策之间贯通,发挥“1+1>2”的政策叠加效应,用真刀真枪的改革创新收获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截至目前,海南已先后培育形成了20批16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海南省省长刘小明介绍,下一步,海南将围绕自贸港封关运作制度安排,积极探索实践并及时总结提炼封关运作在制度设计、管理体制、法治保障、监管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的做法,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冯飞表示,封关运作政策落地,本身就是深化制度型开放的一部分。海南将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让海南的外资更多、外贸更活、外国人更安居乐业,更密切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政策落地的实际成效彰显‘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坚定信心和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