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市场再现年金计划“组团”买ETF的现象。将于7月25日上市的富国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中,有9名为年金计划,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
年金计划是近两年ETF持有人中逐渐显露的新身影。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金投资者持有上市基金的规模约为60亿元出头,与2022年底相比,实现了逾300%增长。但与年金计划自身几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年金配置公募基金的空间依然较大。
年金计划齐出手
根据富国基金公告,富国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将于7月25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上市交易份额为11.19亿份。该ETF最新的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单中,排在首位的是中国邮政集团企业年金计划—建设银行,持有2800万份ETF,占比2.5%。此外,还有8名为职业年金计划。
8名职业年金计划来自北京、浙江、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合计持有份额超过1亿份,合计份额占比超过10%。其中,北京市(壹号)职业年金计划—工商银行持有1800万份,占场内基金份额比例为1.61%。河南省贰号职业年金计划—工商银行持有1800万份,占比1.61%。河北省壹号职业年金计划—工商银行持有1500万份,占比1.34%。
浙江和山东的职业年金持有人,均在两名以上。山东省(伍号)职业年金计划—浦发银行、山东省(壹号)职业年金计划—工商银行分别持有1800万份和1500万份,份额合计占比接近3%。浙江省壹拾贰号职业年金计划—中信银行、浙江省壹号职业年金计划—工商银行、浙江省陆号职业年金计划—民生银行,分别持有1500万份、1300万份、1000万份,合计3800万份,合计占比3.39%。
和私募、保险、券商等传统投资者相比,年金类投资者目前在新上市ETF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的频率不算高,但每次出现基本都占据多个席位。
比如,今年4月份上市的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披露的前十大持有人中,有9名为年金计划,既有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企业年金计划—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企业年金计划—工商银行等企业年金,也有江苏省拾壹号职业年金计划—中信银行等职业年金。
此外,于2024年9月上市交易的招商沪深300ETF,当时披露的前十大持有人中有7名为年金计划,包括中国联通企业年金计划—招商银行等企业年金,以及广东省伍号职业年金计划-建设银行等职业年金。
年金持有基金规模逐渐加大
从全市场范围看,年金已是一股正在兴起的机构投资力量。
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末,一共有109个年金账户持有193只上市基金,持有基金份额为60.38亿份,持有基金市值为62.03亿元,分别较2024年上半年末增加了7.61亿份和8.36亿元。在2022年末,全市场投资上市基金的年金账户只有64个,持有基金份额和市值分别为15.75亿份和15.35亿元。也就是说,从2022年到2024年,年金资金持有的上市基金份额和市值,分别增长了283.37%和304.1%。
这些年金账户,既有前述类似的区域职业年金计划,如湖南省(伍号)职业年金计划以及各个公司的企业年金计划,如中国石油企业年金计划。截至2024年末,中国工商银行企业年金计划—建设银行持有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的份额为11.68亿份,是持有基金份额最多的年金计划。不过,和年金自身资金规模相比,他们在基金配置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根据人社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单位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规模3.11万亿元。自2019年2月启动市场化投资运营以来,全国职业年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4.42%。2024年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64万亿元,2024年加权平均收益率为4.77%。
“年金资金投资更多是基于长期稳健配置思路进行,他们对各类资产的配置有着对应的比例约束。从近两年情况来看,年金资金配置ETF等产品的力度在加大,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如基金费率低等,而中央汇金等长线资金购买宽基ETF形成的示范效应是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预期,年金资金未来会持续配置公募基金,发挥出‘耐心资本’的市场稳定器作用。”北京一位公募电商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称。
主题ETF和债券ETF有望获得青睐
随着年金等各类资金持续买入ETF产品,ETF已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中信建投证券近期一份基金二季报分析报告显示,这种趋势自2024年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2024年三季度之后A股迎来强势反弹,市场资金通过加仓ETF参与行情,指数基金规模和ETF占比都有显著提升。2025年以来,这种增长趋势仍在延续。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场(不包括FOF、REITs、货币基金)被动基金规模占比约为30.37%,较一季度末提升了1.6个百分点;ETF规模合计约4.2万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3%,在被动基金中占比提升至72%。
从资金申赎情况来看,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二季度被动权益基金净申购份额为97.18亿份。与上一季度相比,净申购份额有所上升。
华南一位公募市场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无论是以中央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还是年金、社保等长线资金,他们此前布局ETF主要指向大盘宽基ETF,如沪深300ETF、上证50ETF等产品。但从富国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等基金的情况来看,这些资金对主题ETF也有参与意愿。像科技、红利等主题产品的配置,实际上与宏观政策导向也有着内在一致性。
从被动基金的配置趋势来看,债券类品种未来也有望成为“长钱”青睐的对象。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债券指数基金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截至7月23日,债券ETF规模突破5000亿元关口。从增长情况来看,债券指数基金二季度规模较上季度增加2920亿元,环比增幅接近24%;与去年二季度末9022.28亿元的总规模相比,同比增幅近七成。中信建投证券基金二季报分析报告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债券型基金的被动化程度仍较低,但被动债券基金占比在去年末提升至10%以上之后,今年以来在持续增加,二季度末已增至1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