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政务服务大厅,物流公司负责人邹先生手持刚打印的信用修复证明正在办理业务。“过去两年没解决的异地处罚记录,现在通过‘四城通办’机制,半个月就全部修复完毕了。”邹先生说。
邹先生遇到的变化并不是个例。长期以来,跨省经营的交通运输企业遭受行政处罚后,信息修复要往返多地提交材料,耗时数月甚至数年,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信用枷锁”。
近年来,黑龙江省针对跨区域信用修复难题推出创新实践。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起“跨省四城通办+省内七城联动”的双层服务体系。在省内的佳木斯、伊春等七市形成互认机制,实现信用修复“就近办、一次办”。
今年6月,哈尔滨市以香坊区、尚志市为试点,率先探索信用修复“异地通办”,主动沟通4个直辖市、3个省会城市、39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全市1个多月以来帮助21家交通运输企业修复235条行政处罚失信信息,解决了企业跑了两年多的“老大难”问题。
2024年8月,七台河市胜开运输有限公司因交通运输违法被双鸭山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处罚后,因异地处罚信息不通导致修复受阻,企业负责人多次往返两地仍无法完成信用修复。七台河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获知胜开运输公司的困境后,立即与双鸭山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联合启动跨区域协作机制。通过云端数据共享平台,两地实时同步处罚信息,七台河“信用管家”团队全程代办材料核验、整改证明出具等流程,企业无需跨市奔波即可完成信用修复申请。
胜开运输公司仅用两周时间便完成信用修复,不仅保住了即将到期的银行贷款资格,更通过修复后的信用资质获得新增融资支持。这项改革重塑了政务服务形态,更推动形成“多领域协调、多城市联动”的信用生态。通过建立跨区域标准体系、智能匹配系统和“修复承诺+信用档案”机制,规范了操作流程,强化了监督保障。
下一步,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将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简化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压实信用修复办理责任,全面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确保经营主体第一时间知晓信用修复有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持续优化龙江营商环境。
从“多地折返跑”到“云端高速路”,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通过打破“属地管理”思维建立协作机制,变“企业申请”为“政府主动”。在这场信用修复的“跨城接力”中,黑龙江正以改革创新之笔,书写着新时代政府服务的温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