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功能提升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其中提出,对标国际一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研发与制造并重,致力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
具体而言,《方案》计划到2027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药械产值占比达到35—40%;三年新获批自主创新1类新药15个以上,新机制、新靶点创新药2—4个,全球首发产品实现倍增。培育百亿级创新药企1—2家,新增五十亿级单品1—2个;10个以上自主创新药械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关于创新药械的“创新点”,《方案》称将加强对以下新兴赛道及未来产业培育:
聚焦通用型免疫细胞、干细胞、基因等新兴治疗技术,在实体瘤、自免疾病、退行性疾病等领域不断突破;
聚焦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RNA、新型核药等平台型技术,在新靶点、新机制原创新药上不断突破;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AI智药、前沿诊断、高端影像设备、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领域不断突破;
聚焦生物合成技术应用,在特医食品、生物农业、生物材料等领域不断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提出要发挥张江、外高桥区域生物医药企业集聚优势,打造产业承载区;发挥世博、老港等区域资源禀赋,打造产业联动区。前者重点承接细胞基因、医疗器械跨境研发生产,推动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后者集聚总部办公运营功能,并重点发展医用同位素药物,建设化药CDMO平台,推动生产制造集聚。

除此之外,《方案》特别强调,要促进信息技术(IT)、数据技术(DT)与生物技术(BT)深度协同。就具体措施而言,将进一步加大对“AI+医药”等国内外企业的引聚,推动AI在靶点发现、药物设计、药物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辅助设计和结果预测、药物警戒等方面的应用,提高药物研发效能。加快“AI+医疗”应用场景开放及数据供给,推动垂类大模型开发。
近期以来,创新药械政策频出: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涵盖5个方面共16 条具体举措;同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7月3日,国家药监局提出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促进更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
天风证券认为,创新药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考虑到中国创新药公司深厚的工程化改造能力,高质量的BIC(同类最佳药物)、FIC(首创药物)分子持续涌现,早期数据的质量持续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出色。在海外创新药市场规模是国内数倍的情况下,中国创新药的估值主战场有望从国内逐步转向海外。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未来创新药投资将更注重海外合作、更注重早期数据、更注重平台型公司,AI制药、创新药企盈利、突破性疗法的重要性也有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