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生物疫苗概念股午后拉升,相关ETF大涨。截至发稿,生物医药ETF(159859)拉升涨4.76%,盘中实时成交额超1.40亿元居同标的首位;成分股中,智飞生物涨停,沃森生物、华兰疫苗、凯莱英等多股跟涨。
此外,医疗设备ETF(159873)拉升涨2.69%,创新药ETF天弘(517380)涨1.48%。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横跨沪深港三地的创新药ETF,且是全市场唯一一只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的ETF产品,该指数实现了A股+港股、创新药+CXO全面覆盖。据Wind最新数据,恒生沪深港创新药50指数前十大成分股累计权重近60%。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还配置了场外联接基金(A类:014564,C类:014565)。
生物医药ETF(159859)紧密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截至7月23日,据Wind金融终端,生物医药ETF(159859)产品规模暂居同标的第一。该ETF还配备了联接基金(A:011040,C:011041)。
医疗设备ETF(159873)紧密跟踪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据Wind金融终端,截至7月23日,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中医疗保健行业权重达99.33%。
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2日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 据每日经济新闻,日前,亿万富翁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我们成功完成了P8和P9手术,这是我们首次在一天内完成两台手术。两位患者目前恢复良好,精神状态良好。”马斯克对此表示,Neuralink最终将改变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人的生活。
- 此外,据中国网,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近大家比较关注“医保双目录”改革,新设立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这是医保支持医药创新的扎实举措之一。目前一共有超过100个药品申报了创新药目录,接下来国家医保局会按程序做好后续工作。
江海证券指出,医药生物行业正迎来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期,创新药支持政策迈入2.0阶段,将激活产业链新一轮机遇。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与技术出海成为核心趋势,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器械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预计中国IVUS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7.6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51.1亿元,冠脉直接测量FFR市场规模从2.3亿元增至31.2亿元。生物制品行业竞争激烈且技术迭代迅速,国资入局为行业注入资金活力,推动研发投入与产业链整合,助力企业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型。科创板与港股双融资通道重启互补模式,进一步激活医药企业全周期融资能力。政策层面,第十一批集采彰显政策定力,创新药投资价值凸显,行业整体处于增持评级。
中信建投指出,疫苗行业随着渠道库存改善,部分重磅疫苗品种如PCV13、二倍体狂苗、MCV4等有望恢复或持续放量趋势,带动部分企业业绩增长。血制品企业方面, 2024年行业采浆量增长稳健,助力后续增长;后续浆站拓展及并购整合趋势值得关注。在技术突破方面,IO多抗、ADC以及GLP-1等领域中国资产持续得到验证,国际化竞争力持续提升,新技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