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5 09:08:30 股吧网页版
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期货力量”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肖成博士

  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度重构、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关键节点,中共中央作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部署,犹如在激流涌动的经济海洋中点亮了灯塔。这个决策既是对全球化逆流的主动破局,更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革新,蕴含着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增长动能的战略智慧。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行政分割,将分散的区域市场整合为“超级市场”,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为了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制度创新,努力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了多方面的顶层设计。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利用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可以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凭借其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核心功能,在推动市场标准化、信息透明化、交易高效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笔者从期货市场的功能出发,并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实践案例,来阐述期货市场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支撑作用。

  [提供定价基准

  破除区域壁垒]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能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主要大宗商品的定价基准,从而破除区域壁垒。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源于其集中化交易机制,通过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供求信息,形成公开透明的远期价格信号。这一价格不仅为现货市场提供基准参考,还能打破区域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价格割裂。

  一是建立全国性价格锚点。期货价格通过整合跨区域、跨行业的供需数据,形成统一的市场预期。例如,郑商所的棉花期货价格反映新疆、河南等主产区供应与东部纺织企业需求,成为全国棉花贸易的定价基准,80%的棉花交易以郑商所价格为参考。这种标准化定价机制有效抑制了地方性垄断定价行为,推动全国市场从“分散议价”向“统一标价”转变。

  二是促进跨区域资源流动。期货价格的权威性有助于引导资源向高效率区域流动。以甲醇期货为例,西北地区作为主产区,通过期货交割库与东部消费市场直接对接,依托期货价格优化物流路径,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实现“西醇东运”的规模化流通。这种以价格为纽带的资源配置模式,打破了传统地理限制,加速形成全国统一的生产、流通网络。

  三是增强国际定价话语权。例如,原油期货与PTA期货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使我国从价格接受者逐步转变为区域定价中心,为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分工提供了稳定的价格环境。这种内外联动的定价能力,既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开放性的体现,也是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支撑。

  [稳定产业链运行

  提升市场韧性]

  期货市场具有风险管理功能,有助于稳定产业链运行,提升市场韧性。期货市场为企业提供抵御价格波动的“缓冲垫”,降低跨区域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强全国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一是锁定成本与收益,保障跨周期经营。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例如,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饮料企业利用白糖期货与瓶片期货锁定糖价和PET成本,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这种风险管理机制使企业能够跨越生产周期,布局全国市场,避免因短期价格波动而导致的区域性短缺或过剩。

  二是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期货工具的应用推动上下游企业形成风险共担机制。以聚酯产业链为例,PTA期货(原料)与短纤期货(成品)的联动,帮助纺织企业实现从原油到成衣的全链条套保,减少上下游价格传导迟滞带来的摩擦成本。这种协同效应强化了产业链的全国性整合,促进了跨区域分工合作。

  三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依托期货工具创新,实现风险管控。例如,电力期货的试点设计,可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电价波动对冲方案,助力跨区域电力交易市场的建设。此类创新工具的应用,为全国统一大市场覆盖新兴领域提供了风险管理基础设施。

  [引导要素高效流动

  优化市场结构]

  期货市场具有资源配置功能,通过价格信号与金融工具的双重作用,引导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向高附加值领域,推动全国市场从低水平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是资本跨区域精准配置。期货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高效率产业。例如,棉花期货价格持续上涨时,资金向新疆棉田与智能化纺织厂集中,推动西部农业现代化与东部制造业升级的协同发展。这种市场化配置机制贴合实际需求,减少了资源错配。

  二是促进标准化与数字化转型。期货交割标准倒逼现货产业升级。例如,郑商所通过甲醇、纯碱等品种的交割质量标准统一,推动生产企业改进工艺,同时依托数字化仓单系统实现全国库存可视化,降低物流与融资成本。标准化与数字化的结合,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服务乡村振兴与区域平衡发展。“保险+期货”模式将风险管理延伸至农业生产端。例如,新疆枣农通过参与红枣“保险+期货”项目,锁定收益,同时扩大种植规模。再如,花生期货帮助农户根据价格信号调整种植结构,避免区域性供需失衡。这些实践案例充分说明,期货市场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参与能力的差距,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完善市场规则

  构建统一治理框架]

  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设计相协同,其自身规则创新亦为市场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一是推动市场基础制度统一。期货市场的交割规则、合约设计等标准化实践,为现货市场提供范本。例如,纯碱期货交割库向光伏玻璃主产区延伸,推动跨省物流与质检标准统一,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此类制度输出加速了全国市场规则的一体化进程。

  二是强化跨区域监管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施行后,期货交易所与现货交易中心的联合监管框架逐步建立,信息共享与风险处置机制覆盖全国,有效遏制了市场分割与投机炒作。这种监管协同为统一的市场治理体系提供了金融领域样板。

  三是促进国际国内规则衔接。我国期货市场正成为境内外规则对接的试验田。例如,与香港金融市场合作开发绿色金融衍生品,既服务境内低碳转型,又推动区域碳市场互联互通。这种开放创新为全国统一大市场融入全球体系拓宽了路径。

  [五方面发力

  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综合来看,期货市场凭借其功能优势,已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核心“助推器”:价格发现功能破除区域定价壁垒,风险管理功能增强产业链韧性,资源配置功能优化要素流动,制度创新功能完善治理框架。

  未来,随着期货品种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期现市场联动进一步深化,“上海价格”“郑州价格”“大连价格”“广州价格”等将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中国坐标”。若能持续发挥期货市场的枢纽作用,定能为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助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已进入破除地方保护、打通要素流通堵点的攻坚阶段。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枢纽,其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目标深度契合。笔者认为,期货市场可以从五方面发力,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抓手,破解市场分割难题,推动要素高效配置与制度规则统一。

  第一,进一步构建战略性品种体系,强化全国价格锚定能力。一是加速重点领域期货品种创新。针对能源安全、绿色转型等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电力期货、碳排放权期货、物流指数期货等新品种上市,覆盖光伏玻璃、新能源汽车材料等新兴产业链。例如,电力期货可促进跨区域电价联动,破解新能源消纳壁垒;碳排放权期货可以引导碳配额跨区域交易,形成全国统一的碳定价基准。二是优化交割标准与区域布局。完善大宗商品交割质量标准,推动现货产业升级。以纯碱期货为例,通过将交割标准与光伏玻璃生产需求匹配,倒逼企业技术改造,同时在全国主要产销区增设交割库,打破地域性垄断。棉花期货已实现新疆产区与东部消费市场无缝对接,此类模式可复制至其他品种,促进跨区域资源调度。

  第二,推广“保险+期货”模式,弥合城乡市场参与鸿沟。一是建立农业风险分散长效机制。例如,新疆红枣“保险+期货”价格险项目帮助枣农锁定了收益,这种模式可推广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期货市场转移价格波动风险,提升小农户对接全国大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二是构建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引导期货公司与行业协会合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套保方案。例如,针对长三角纺织产业集群,开发PTA期货与短纤期货的组合套保工具,降低原材料采购与库存管理成本,破解区域产业链协同不足的难题。

  第三,完善期现联动基础设施,破解物流与规则割裂。一是建设数字化仓单流通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全国性仓单登记系统,实现大宗商品库存实时可视化。二是统一跨区域物流与质检标准。以期货交割规则为蓝本,推动现货市场质检、仓储等标准一体化。

  第四,强化跨区域监管协同,构建统一风险防控网络。一是建立期现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可以构建期货交易所与现货交易中心的数据共享平台,实时监测跨市场异常交易行为。例如,针对易受投机炒作影响的品种,可建立期现价格联动预警系统,打击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二是实施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对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地方性限制期货交割库设立、阻碍跨区域套保的隐性壁垒。

  第五,推动期货市场双向开放,衔接国际国内规则体系。一是加大引入境外机构参与境内期货市场力度,扩大QFII、RQFII在商品期货领域的投资范围,允许境外机构参与更多期货品种交易。上海原油期货现已吸引新加坡、中东投资者,未来可探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交割库网络,提升“中国价格”的全球辐射力。二是试点跨境衍生品互联互通。例如,可以联合香港交易所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指数期货,探索与欧盟碳市场互认机制。再如,20号胶可通过保税交割实现境内外库存联动,此类模式也可以扩展至新能源金属,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可以鼓励境内期货公司在东南亚、中东设立分支机构,输出“期货标准”。

  期货市场不仅是价格信号的“发射器”,更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通过品种创新锚定全国定价基准、基础设施联通破除物流壁垒、监管协同打击地方保护、双向开放对接全球规则,期货市场可系统性破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深层梗阻,将期货功能嵌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施工图”之中,最终实现要素流通“零阻力”,真正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全联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