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24),港股集体飘红,创新药纯度100%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收涨1.99%,再度逼近前高,全天成交额超25亿元,近3日净流入超9100万元!截至7月24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最新规模超102亿元,再度刷新历史纪录,规模和流动性领跑同类!

消息面上,医保局表示,集采中选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7月24日,医保局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医保局研究优化具体规则,在中选规则方面,优化价差的计算“锚点”,不再简单的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同时,对于报价最低的中选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昨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飘红:康方生物涨超7%,三生制药、药明合联涨超6%,药明生物、药明康德涨超3%,信达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金斯瑞生物科技微涨。

【机构:第十一批药品集采鼓励创新趋势显著】
中泰证券指出,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正式启动,鼓励创新趋势显著。本次集采种遴选规则首次透明化,新增2条品种遴选规则:①市场规模考量:第十一批集采首次增加“年采购额超过1亿元”的硬性条件;②创新药保护全面升级:“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成为明确原则。协议期内的医保谈判药品、新进入医保目录首年的竞价药品不纳入。
中泰证券认为,设置规模门槛是为创新留足空间,给予小品种成长时间,而整个谈判协议期内创新药暂不集采,有望保护医药产业的创新积极性。
此外,竞价规则也进行了优化,有效防“内卷”。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作为参照,即使出现个别企业报低价,也不会影响其他正常报价的企业。实行“低价声明”制度,要求每个品种报价最低的中选企业解释报价合理性,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中泰证券指出,集采规则的调整使得集采回归理性竞争,企业赚取合理利润空间,这一产业趋势中,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优势将更为突出。此外,2018年以来,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减轻群众在仿制药上的费用负担的同时,医保基金腾出费用空间、也为创新药支付创造更有利条件,持续看好医保腾笼换鸟支持创新药发展。
【创新药产业十年:从仿制跟随到全球参与】
天风证券复盘中国创新药十年,指出目前我国创新药产业的多项优势:
(1)数量突破:中国企业自研创新药数量已位居第一。中国企业原研创新药数量增长迅速,自2020年起已经成为全球创新药数量最多的国家。2024年达到704款,位居全球首位;美国企业研发的创新药数量逐步增至每年400-500款。此外,中国企业自研创新药临床存量数量同样位居第一。按历年首次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进行统计,2015-2024年,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3575个。

(2)质量突破:FIC(First-in-class)分子在全球范围内占比升至第二,仅次于美国。2015年中国企业自研的进入临床的FIC创新药只有9个,占比不足10%,而到了2024年有120个,中国在源头创新药品研发上的潜力不断释放。从现有FIC管线看,中国FIC管线占全球比重已达24%,仅次于美国,研发的“真创新”含金量持续提升。

(3)产业链优势:从实体类到服务类,配套产业齐全。中国医药产业凭借研发与生产优势,全球话语权持续提升。此外,中国在医药工程师资源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表现为规模大、成本低、年龄轻三大特征。


(4)国际化进程:全球首付款5000万美元以上的BD,中国有关的项目数量突破25%。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合计占比近72%,龙头属性突出!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是弹性更高的创新药,2025上半年涨幅62.78%,港股医药类指数领先!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