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成都7月25日电(记者袁波)7月24日至25日,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举行,围绕“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主线,来自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产业龙头等千余名代表齐聚宜宾,共探共商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宜宾作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探索实践“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宜宾方案,打出了一套“政策+产品+平台”的组合拳。
产融合作的核心,是让金融真正服务实体经济。今年3月份,四川成为全国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8个省市之一。宜宾相继出台《产融合作试点实施方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若干措施》等文件,通过担保补助、贷款贴息等“真金白银”的支持,撬动金融资源向企业倾斜。产品创新方面,宜宾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特点,推出“科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为绿色项目打造“碳账户”低息贷款,目前全市共有6家上市企业,市值超5000亿元。
破解“融资难”,宜宾充分发挥产业基金“蓄势赋能”作用,与中金、IDG等头部资本合作,精心打造产业基金群,发布超600亿元的基金矩阵,以及首期总规模196亿元的基金合作榜单,重点投向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赛道,累计落地基金项目52个、协议投资额超1000亿元,已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产业基金投资最活跃、布局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宜宾还搭建“宜融通”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全市52万市场主体,常态化举办产融对接会,累计帮助600多个项目对接超千亿元融资,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实现“精准对接”。
数据背后,大量企业得到了资金支持,得以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大展拳脚,加速了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宁德时代配套集群、英发德耀光伏项目的快速建成;通过供应链金融、设备融资租赁等工具,赋能传统产业(如白酒、化工)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提升其效率和竞争力;产融合作有效缓释金融机构风险,打通科创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资金通道……
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正以产业基金群为纽带,积极探索“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新范式,推动基金向更多产业领域拓展、向更多发展区域覆盖、向上游下游不断延伸。宜宾将以“基金+产业”为引擎,依托强大基金群,吸引更多契合产业方向、引领未来的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生根,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以“基金+场景”为抓手,依托新能源应用等专项基金,搭建场景供需对接平台,构建“场景生成应用—应用生成项目—基金保障项目”新模式,为项目落地提供应用土壤;以“基金+科技”为驱动,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群,前移投资、精准滴灌,加大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力度,为新质生产力的萌发与壮大注入强劲资本动能。
据悉,本次大会以“产融联动创新、合作共创价值”为主题,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一系列战略合作、试点基金、合作项目签约将助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AIC股权投向产融联动的创新领域,尤其是四川省10余个重点产融合作项目现场签约,为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和光同程、三江绿城等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将更有力地推动四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