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发布会在沪举行。会上,首批60个入选案例发布,涵盖世行对标改革、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夯实基层营商等多个方面。据悉,此次发布的案例分别为市级部门、区级政府、街镇三个组别的“十佳创新实践案例”以及30个“优秀创新实践案例”,集中展现了上海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与经验。
在征集阶段,主办方面向全市各区、各部门、街镇园区、行业组织及经营主体共征集案例440余个。梳理入选案例可以发现,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上海努力让中外市场主体倾心而来、省心获益、安心发展。
近悦远来,一“建”倾心
浦东美术馆、前滩太古里、北外滩音乐之门……在上海行走,能看到各种形态各异的建筑,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建筑师事务所的手笔。新华财经从发布会上得知,得益于“建筑师负责制”在全市的全面落地,将有更多极具风格的建筑作品在城市界面中出现。
将建筑师职责延伸至项目策划、施工管理及后期运维全链条,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将“建筑师负责制”这一国际通行的模式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力方向。2016年,上海在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试点,打造了浦东美术馆等一批标杆项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市推进浦东新区实施建筑师负责制若干规定》今年正式实施,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深化创新、强化保障。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营商环境始终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2025年4月,世界银行发布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在涉及营商环境的59个测评点中,上海有22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5月,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第一项便是实施世行对标改革。
在对标世行改革的基础上,融合国际规则与本土实践,是多个入选案例的聚焦点。
对标世行“完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上海推动设立全国首个税务审判庭、制定首个税务行政复议简易程序;针对上海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在“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特斯拉速度”上,上海临港新片区又创造了“当天拿地、当天取证、当天开工”的“波音速度”;以外籍人员需求为导向,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完成“1+7”(1个网站和7个社媒账号)服务矩阵布局,将“讲好故事”和“提供服务”有机结合。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让上海赢得更多外资企业及人才的青睐。
免申即享,企业省心
政府的奖补资金、税费减免等惠企政策,历来是企业非常关注的事项。在上海,“小升规奖励(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贷款贴息” 等服务项目,企业全程不用提交任何申请材料。只要确认账户等信息后,政府奖补资金最快24小时就能到账。
这份“意外之喜”来自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上海市数据局联合推出惠企政策服务“随申兑”平台。聚焦资金扶持、融资贴息、税费减免等六大类政策,该平台让企业实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目前上海市级部门已推出158项“免申即享”服务,企业服务量超270万次。
一批让企业“省心省力还省事”创新案例的涌现,体现了相关部门贴近市场主体,想在企业前面的办事态度。比如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司法局联合推出“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证明”改革,覆盖申请上市、招投标、资金支持等领域。截至2025年6月底,已开具专用信用报告4.6万份,替代证明约132万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关注到新兴技术企业的融资痛点,徐汇创新知识产权ABS模式,帮助企业“知产”变“资产”;虹口首创“预授信测额+极速放款”,以“秒贷”服务缓解企业燃眉之急。
在优化营商环境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启“数字化转型”,让“数据跑路”替代“企业跑腿”。比如“免申即享”改革,相关部门在写文件时,就将笼统的申报条件拆解为可量化、有数据支撑的指标,推动惠企政策从“找得到”“看得懂”到“用得好”。闵行区政策服务统一入口——“闵企连廊”运用AI技术,基于DeepSeek本地化部署上线政策解答智能体,让企业查询政策犹如“网购”,查看申办进度就像“查物流”。
法治护航,发展安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日,沪上某互联网企业高管收受商业贿赂案破获,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侦破此案的上海警方正是通过“蓝鲸”护企工作站获取报案线索,最终成功收网。
2024年4月,上海市公安局会同上海市工商联建成市、区两级17家“蓝鲸”护企工作站及线上服务专窗,整合汇聚各警种能力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成立以来,17家工作站严厉打击侵害企业权益违法犯罪,助力企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全市公安经侦部门累计破获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合同诈骗、损害商业信誉等涉企经济犯罪案件2160余起,帮助百余家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3亿余元。
不仅以雷霆手段严惩“法外之徒”,更以调解、仲裁等多元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等与仲裁有关的多个“第一”,都发生在上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建设“上海法院国际商事一站式解纷平台”为抓手,探索建立完善诉讼、调解、仲裁有机衔接、功能互补、高效便捷的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增强中外经营主体投资信心和意愿。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在参加发布会致辞时表示,此次发布的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有深化世行对标改革,涌现出的全国首创性、示范性改革举措;有优化涉企监管和服务,让企业可感可及的生动实践;还有彰显区域特色,精彩纷呈的营商环境“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上海将进一步强化国际对标、进一步突出向新而优、进一步聚焦企业需求、进一步彰显公平透明、进一步注重共建共治,持续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全球样本。
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组织开展,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