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的财政收支数据揭晓。
7月25日,财政部召开2025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2025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根据财政部数据,在财政收入端,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442亿元,同比下降2.4%。在财政支出端,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6273亿元,同比增长30%。
针对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在会上总结称,今年以来,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逐步回升,非税收入增幅回落。上半年全国27个省份收入实现增长。财政支出力度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8.9%,大幅高于广义财政收入增速(-0.6%),也高于上半年名义经济增速,这意味着上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推动了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税收、卖地收入降幅持续缩窄
税收被称为“经济晴雨表”,不过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下行、经济下行、减税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全国税收收入出现下滑。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约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这低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上半年经济增速(5.3%)。
以现价计算的税收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并不鲜见。在PPI下行期,工业品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增值税等税收收入增长。而近年支持稳楼市、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系列减税政策落地,也带来税收减收。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税收增长乏力乃至下滑,而新兴产业税收尚在培育期。这些因素使得近年税收增速低于经济增速。
不过从趋势来看,今年以来税收降幅持续缩窄,这也反映经济向稳向好。
唐龙生表示,从4月份起,月度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其中,4月份增长1.9%,5月份增长0.6%,6月份增长1%。上半年,主要税种增长平稳,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8%、1.7%、8%;出口退税1.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退1322亿元,有力支持外贸出口。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由税收和非税收入组成。今年以来税收收入降幅持续缩窄的同时,非税收入增幅也逐步回落,尤其是罚没收入出现下滑。
财政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2.27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1个百分点。其中,5、6月份非税收入分别下降2.2%、3.7%。
唐龙生表示,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4.8%,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借等收入增加带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增长1%,增幅比一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罚没收入下降4.3%,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9个百分点。
除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账本外,以卖地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也是政府重要财源。其中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降幅明显缩窄。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4271亿元,下降6.5%。这一降幅较前5个月(-11.9)缩窄了5个多百分点。
今年以来各地为了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稳楼市系列政策不断加码,今年上半年市场交易量有所改善,商品房销售降幅同比收窄,市场价格降幅整体收窄,部分城市有所上涨,房地产市场资金来源有所改善。
为了支撑前述广义财政支出稳经济,今年以来政府加快发债,弥补财政收入不足。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债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共发行国债7.88万亿元,同比增加20547亿元,增长35.28%。另外,今年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同比多4.32万亿元。
支出有力稳经济
在财政收入总体平稳增长,以及政府加快发债筹资支撑下,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其中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在会上介绍,今年财政部坚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提振消费、稳就业稳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财政政策供给和资金拨付管理,确保尽早发挥政策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一大体现是保障基本民生上加力度。
财政部社保司副司长葛志昊在会上介绍,今年财政部门将社会保障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比如在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方面,按照全国总体2%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国家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中央财政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并开展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调剂,确保超过3亿老年群众基本养老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主要科目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504亿元,同比增长9.2%。教育支出21483亿元,同比增长5.9%。卫生健康支出11004亿元,同比增长4.3%。上述三项民生支出增速明显高于全部支出平均增速(3.4%)。
葛志昊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紧盯老百姓急难愁盼,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
除了加大支出力度外,财政部门也多措并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比如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李大伟介绍,去年底国务院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印发以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不断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的积极作用。政策效果体现在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明显加快,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进一步拓宽,上半年各地发行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等。
为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2024年至2026年每年安排的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也正快速落地见效。
李大伟表示,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于当年发行完毕,2025年上半年全部使用完毕;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截至6月末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90%,已使用1.44万亿元。
他表示,置换政策实施效果已逐步显现,减轻了地方政府当期流动性压力,释放了经济发展动能,推动了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下一步,财政部将持续抓好包括置换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增量化债支持政策的落实落地,充分释放增量化债支持政策效应,为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