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5 22:27:40 股吧网页版
“国产Cursor” 启动内测,对话即编程时代将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AI编程能力正在加速进化。随着工具不断升级,其应用场景也越来越“接地气”。

  自带集成开发环境(IDE)的AI编程工具,让编程小白可以仅通过与AI对话,实现从想法到产品部署的一站式交付。

  近日,腾讯发布了国内首个全栈AI IDE 产品CodeBuddy,主打“产品-设计-研发部署”的全流程AI自动化。与国外主流AI编程工具Cursor、Windsurf相似,用户可选择聊天和智能体两种模式,用自然语言向AI描述想法,就可以生成代码和开发应用。

  CodeBuddy IDE是国内首个覆盖产品、设计和研发部署全流程的AI开发平台,也是首个支持MCP(模型上下文协定,Model Context Protocol)的代码助手。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实测,用简单的对话就可以让CodeBuddy IDE自动设计和运行一个“待办事项”的应用程序。

  在设计阶段,用户仅需输入一段自然语言指令,AI即可生成应用原型,并通过持续对话为应用增添功能、调整风格,完成设计与开发。

  在研发部署阶段,CodeBuddy IDE会自动生成数据库、用户权限等后端功能,用户可一键发布应用并获得在线链接或者二维码。系统支持Web、iOS、Android三端代码输出。

  除了通过对话生成小程序的功能,CodeBuddy内置的设计工具Figma也主打将设计稿一键转成代码(D2C,Design to Code)的能力。

  据介绍,CodeBuddy IDE由四大智能体构成,分别负责产品规划、设计生成、代码生成和一键部署四个环节,多个智能体的分工实现更高效、低成本的产品交付。

  CodeBuddy IDE国际版支持Claude、GPT、Gemini等模型,国内版将支持混元、DeepSeek等模型。目前,该产品支持中文和英文对话。

  “AI时代,开发者需要有新一体化的工作台。一个IDE,流畅、丝滑地完成产品规划、UI设计、前后端开发、数据库、云部署的全流程。”腾讯云开发者产品总经理刘毅说。目前,开发者仍需要切换多个工具,无法享受覆盖全流程、一体化的软件开发体验。

  这一趋势推动AI编程工具从IDE 插件向独立产品形态转变。

  今年以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码布局AI IDE,AI编程领域受到资本热捧。上周,谷歌近期以24亿美元收购初创公司Windsurf核心团队、亚马逊正式进军AI编程,推出Kiro AI IDE。

  国产AI编程工具也在加速落地,并逐步成为互联网大厂内部生态的核心组件。

  目前,腾讯内部90%程序员已在使用CodeBuddy、43%的内部代码由AI生成,而阿里云内部借助通义灵码生成的代码比例也接近40%。

  字节跳动日前也推出自研产品Trae和Trae SOLO,并传出计划禁用Cursor等第三方AI开发软件的消息。

  在软件工程领域,AI的角色已从“助手”逐步升级到“工程师”甚至“开发团队”的级别,应用开发形式逐步从人机协同模式演进到AI全自动编程。

  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曾表示,Meta将在2025年开始实现中级软件工程师工作自动化,最终会将应用程序的所有编程工作外包给AI。

  与此同时,AI编程工具正从专业开发者走向大众,催生出“氛围编程”(vibe coding)的概念——普通用户也能通过与AI对话完成应用开发。

  “氛围编程”强调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跟AI交流,适用于简单应用,但缺乏系统性的需求分析,导致部署到生产环境时的风险较高。

  刘毅认为,未来AI编程将分化成两种范式:简单应用开发需求,非技术背景的个人开发者通过氛围编程即可实现;复杂系统需要专业化的团队协作,则需要AI具有规约编程(Specification-Oriented Coding)能力。

  目前,AI编程是一个增量市场。刘毅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独立开发者出现,AI将持续降低软件开发门槛,让非技术背景用户释放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在实际落地路径上,AI IDE的商业化将率先在B端场景铺开。腾讯方面介绍,小米、荣耀、小红书等企业已接入CodeBuddy,AI生成代码超过30%。

  随着AI编程能力从代码补全向半自动编程、全自动编程演进,AI IDE等编程工具或将重塑各个行业软件工程的工作流程,在产品孵化、代码生成、系统维护等环节嵌入业务链条。AI编程企业的商业价值也将进一步提升。

  但行业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如“氛围编程”的风险、AI生成代码的可解释性与可维护性,以及如何保障代码安全与合规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