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关经营指标全国领先后,广东金融业率先发布“反内卷”自律公约,旋即引发市场各界高度关注。
在7月24日广东银行保险业新闻通气会上,广东银行和保险两大行业协会同步发布《广东银行业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广东保险业防止“内卷式”竞争自律公约》。广东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称,今年以来,银行业净息差降幅有所收窄,保险“报行合一”显效,银保业务手续费及佣金规模较2024年同期压降5%,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虽然上述两份自律公约7月24日才正式亮相,但相关行业座谈会一周前的7月17日即已举行。再往前,则可追溯到7月初的两场监管部门座谈会。两位银行业人士透露,该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参与了7月17日同业公会的座谈,回来口头传达会议精神,自律公约应该不会通过正式发文的形式来落实。
7月25日,多位接受采访的广东银行业人士对财联社均表示“支持反内卷竞争自律公约”,希望能在日后经营层面得到落实。
反内卷自律公约核心剑指价格战
某城商行广州分行业务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目前银行业内卷与多年来规模考核优先带来的影响有关,“以价换量”已经成为业务竞争的惯性思维。不过,现在客户质量、市场和政策环境已经不同于往年,如果在简单卷价格、卷补贴,不仅风险大,未来有可能得不偿失。
在7月24日发布会上,两大行业协会负责人分别介绍称,银行业应坚持理性定价、严格管理返佣返利等方面提出多项倡导性条款和禁止性条款;保险业应明确保险公司应抵制恶性价格战,不滥用渠道手续费等基本要求等。
不过,前述城商行人士也承认,总行的业务考核压力依然比较大,规模指标比重和增幅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利润指标比较重。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7月17日广东同业公会反“内卷式”竞争专题工作会议上,重点发言的分别是利率专业委员会、银团贷款工作委员会、普惠金融专业委员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代表。
7月24日,华南某城商行总行人士表示,目前市场需求疲弱,资金供给过剩的情况比较明显,加上银行产品雷同性,中小银行竞争有时候不得不采取降低贷款人成本甚至倒贴方式完成考核和业务增长。
该人士“抱怨”称,近年来大行利率下行弹性和幅度比较大,也在某种程度加剧行业内卷。
7月25日,某大行广东省分行业务人士对财联社表示,与中小行相比,大行自身负债成本较低,在批发业务和集团业务也有先天的渠道优势。中小行如果在特定行业、特色业务和特殊模式上发力可能效果会更好。
上述银行业人士均表示“支持反内卷竞争自律公约”,并希望能在日后经营层面得到落实。
六项指标领先全国,广东银行保险业要“激流勇退”?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广东本次提出反内卷自律是在银行业、保险业指标持续取得全国领先背景下推出的举措。
监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广东银行业总资产41.2万亿元、总负债40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14%,高于同期GDP增速;1-6月,保费收入4616亿元,同比增长5.53%,高于全国0.4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广东银行业多项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在新闻发布会透露,2025年6月,广东辖内(不含深圳)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4%,处于历史低位,同比下降38个基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9%,同比下降41个基点。
监管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广东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6.74万亿元,同比增长6.15%,高于全辖各项贷款增速。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平均利率降至2.58%,创历史新低,为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
广东本次银保反内卷自律酝酿始于7月初的广东金融监管局召开的两次整治“内卷式”竞争工作座谈会。广东银行和保险两家行业协会官微信息显示,7月4日、7月7日,广东金融监管局局长包祖明分别出席银行、保险行业整治“内卷式”竞争工作座谈会。
7月17日,广东银行同业公会随即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反“内卷式”竞争专题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座谈会精神要求,拟按照“1+3+N”的制度体系推进“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
值得关注的是,在7月7日的座谈会上,包祖明明确表示“内卷式”竞争是保险市场乱象的根源,整治“内卷式”竞争关乎行业长远发展;要形成长效机制,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指导和督促公司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强化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