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项目今天(25日)在青浦新城开发建设大会暨“潮涌浦江”新城发力青浦系列活动上集中签约,一系列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扎堆儿“安家”青浦新城。
“这里兼具高效的投资成本和发展红利,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入沪‘第一站’。”签约企业之一相关负责人表示。而这也正是驶入产业快车道的青浦新城最新的发展目标——建设“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锻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全产业生态链
活动现场,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与青浦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为也与青浦区政府共同启动“长三角AI+联合创新中心”合作。
记者了解到,以华为等龙头企业为核心,青浦新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对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此次签约的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看中的便是这一优势。“我们将与华为相关业务进行本地化研发与生产合作,整合相关产业链及合作伙伴资源,一同培育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央商务区效果图。青浦区供图
据青浦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2025年青浦新城发展行动方案》,青浦新城将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亿级产业集群,吸引总部经济和科创型企业,构建全产业生态链。另一方面,“北斗及低空经济”作为青浦新城市区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底层技术支撑,与全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协同融合发展。
作为国内首个运营的北斗产业园,位于青浦的北斗西虹桥基地正加速集聚低空经济创新要素。“我们正围绕定位导航、三维图像、无人系统测试等技术应用,打造融合卫星互联网的新一代低空空管系统,推动优先在新城范围内试用。”北斗西虹桥基地招商服务中心总监薛木英表示。
多重战略叠加,产城融合加速新城蝶变
依托多向链接长三角城市群的独特区位,青浦正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凝聚力量全面推进“长三角创新枢纽”建设。而处于上海“新城发力”和“两翼齐飞”的叠加战略空间上的青浦新城,能以最近的距离、最快的速度承接这些重大战略的溢出之利。
近年来,在91.1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上,上达中央公园南园开园迎客,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青浦大道(三分荡路—沪青平公路)正式通车……青浦新城重大项目亮点不断,重点区域加速蝶变。
数据显示,青浦新城以占全区1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区40%的GDP和65%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其中,青浦新城以“1+3”(1是中央商务区、3是城市更新实践区、未来城市样板区、产业创新园区)为重点片区,6.5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是其发展的核心所在。
而在新城内,各个区域都在协同联动,互相配合,朝“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目标,加快打造“一城两翼”活力型服务枢纽。
富士胶片(中国)工会主席巫蔚薇最近就发现了青浦新城的另一侧面。“二次元消费热潮和产业布局正在这里悄然兴起,”她说,这也给企业的年轻化营销和生产布局带来了新的灵感。
据了解,“十五五”期间,青浦新城将进一步完善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在新城产业社区促进租赁住房、研发创新、休闲空间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复合,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低成本、嵌入式产业空间和创新空间。

同日,青浦区“企呼我应”数字化服务平台现场启动。作为面向全区企业的综合性诉求服务平台,“企呼我应”有效整合区级优质服务资源,打通市、区两级服务关键节点,依托“一套机制”“一个平台”,围绕“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举一反三、晾晒评价”四个关键环节,实现企业诉求全区域、全过程、全方位高效闭环管理,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也将为青浦新城产业集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