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7月25日电 题:路网延伸货畅高原——西藏物流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蒋梦辰、丁增尼达
快递触角不断延伸,让高原居民实现“网购自由”;“智”力赋能快递物流,让“当日达”成为现实;货运繁忙,高原好物出藏需求持续升级……记者日前走访西藏多地,感受雪域高原物流发展新活力。
“快递到啦!”上午10点,一辆邮政车缓缓开进海拔5373米的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沙空村,村民早已在村委会门口等候多时。投递员米玛旺打开车门,卸下顺丰、京东、中通等不同快递公司的包裹,拿到快递的村民们笑逐颜开。
“我们普玛江塘是全国海拔最高的乡。过去寄件、收件都得自己跑县城,单程就要花两天时间,油费上百元。”村民阿旺群培说,“现在下单后,在家门口坐等就好。”
西藏地广人稀、山高路远,“不包邮”是常态。为打通“最后一公里”,2024年,西藏山南创新打造“邮快合作”体系,通过建立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服务体系,实行“小件少件走公交、大件多件走邮政”的协同配送机制,让快递直达农牧区群众家门口。
物流触角不断延伸,让越来越多农牧民实现“网购自由”。山南市邮政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山南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达898.90万件,同比增长11.84%。其中,快递业务量超140万件,同比增长155.45%。

2024年8月22日,快递员巴桑在山南市加查县入村投递快递。(受访者供图)
智能设备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为当地物流业赋能,提升物流效率。
清晨8点,位于拉萨市经开区的京东智能分拣中心仓库内,自动化设备、智能机器人与数字管理系统正协同作业,完成商品的拣选、包装、输送等流程。满载商品的货架仿佛“长了脚”,在系统调度下有序地穿梭在仓库里。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地狼’智能分拣机器人。”京东集团西藏负责人牟少林介绍,“以往分拣员需要在仓库内逐一取货,现在只需点几下屏幕,‘地狼’就会自动送达对应商品。”
据介绍,目前该分拣中心共配备了70台“地狼”,整体工作效率较人工提升了3倍。
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广泛运用和作业效率的持续提升,订单处理周期不断缩短,多种常用商品在拉萨、山南等城市主城区实现了“当日达”。

2024年9月4日,拉萨市经开区京东智能分拣中心的“地狼”正在进行商品分拣。(受访者供图)
在西藏,不仅“寄进来”的速度更快了,“寄出去”的通道也更通畅。
中午时分,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的跑道上,一架载着西藏山南市农特产品的顺丰全货机平稳起飞,目的地是湖北省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航班抵达后,货物将通过陆运或“转机”,快速分拨至全国各地。这条“空中金桥”每周一固定起飞,单程可提供超30吨航空运力。
如今,西藏特色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热销,物流需求不断增加,航空货运不仅“运得快”,更“运得多”。

2025年7月10日,工作人员正在往飞机里运送西藏山南市农特产品。新华社记者蒋梦辰摄
除航空通道外,跨境陆路物流同样持续优化。今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全力打造“南亚班列”公铁联运物流模式,整合公路、铁路资源,实现高效联动。上半年,自义乌、郑州等地共开行“南亚班列”5列,货物总值1.24亿元。
从“送得到”到“送得快”,一条条物流通道,把高原好物送出去,也把机遇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