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6 08:44:00 股吧网页版
微脉赴港IPO:研发大降、三年累亏7.5亿
来源:财中社

  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赛道上,微脉公司正全力冲刺港股IPO,试图在资本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企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在全病程管理服务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递表仅一周后,微脉于7月3日迅速提交更新版本。根据修订内容,2024年毛利由原披露的-1.29亿元更正为1.29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微调为6.3亿元,年度亏损则上调至4.1亿元。

  这一核心财务指标的“乌龙”事件和业务现状,也让外界对其信披质量充满了疑问。

  增收不增利,资产负债率达737%

  翻开微脉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到增收不增利的现状。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5.12亿元增至6.53亿元,呈现增长趋势,但同期亏损总额却超过7.5亿元——2022年亏4.14亿、2023年亏1.50亿、2024年继续亏1.93亿元。

  仔细分析收入结构,《财中社》发现,微脉存在单一业务占比较高的问题。2024年全病程管理服务贡献了72%的收入(4.7亿元),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占19.4%(1.26亿元),保险经纪业务占8.6%(5626万元)。

  与此同时,2022年至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从17.2%提升至19.9%,但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削减。数据显示,同期公司研发开支从8066万元锐减至2981万元,研发费用率从15.8%大幅降至4.6%。

  这种“节流”策略虽使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的2.33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3020万元,却与其宣称的“AI核心驱动”定位形成反差。

  更令人担忧的是财务结构的脆弱性。2024年,微脉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37.62%,流动负债净额-20.43亿元,负债净额-19.59亿元。公司解释这些负债主要源自可赎回优先股,将在上市后转为普通股,但巨额负债对现金流与偿债能力的压力不容忽视。

  百度资本领投完成D轮融资,经纬创投上市前夕悄然退出

  微脉公司创始人是浙江大学管理学硕士、浙大MBA导师裘加林。

  现年47岁的裘加林是医疗信息化领域的老兵,他曾参与浙江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银江股份(300020)IPO。银江股份招股书显示,裘加林于2008年起任公司医疗数字化事业部副总经理,负责医疗智能化系统的研发工作,为医疗业务主要技术负责人,后担任银江智慧医疗集团董事长。

  2013年,裘加林创立运营实体之一的微脉技术,2015年推出移动应用程序“微脉”,开始提供全病程管理服务。招股书显示,公司核心业务“全病程管理”聚焦看病流程繁杂、医院服务碎片化、医患信息鸿沟,通过自研的CareAI平台,微脉为患者提供从初诊到康复的全程管理服务。

  从持股看,裘加林通过iChoice Holding持股24.35%,为最大股东。

  《财中社》注意到,公司创立首年就获得了阿里CEO吴泳铭和腾讯联创吴宵光的资金支持。此后十年间,微脉完成了6轮融资,吸引IDG资本、百度资本、源码资本等十余家知名机构,D+轮融资后估值已达5.59亿美元(约40亿元人民币)。

  然而,经纬创投却在上市前夕悄然退出。2025年5月,经纬创投向MPC IV L.P.等转让全部股权,彻底退出微脉股东行列。

  资本的疑虑可能源于微脉面临的深层挑战。

  公司业务高度依赖医院合作,招股书“风险因素”中坦承:“倘若我们无法维持与合作医院的现有关系,业务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同时,公司三年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分别为-2.43亿、-0.83亿及-0.39亿元,公司依赖外部融资维系运营。

  微脉的AI故事也面临商业化验证。2023年公司推出健康管理大语言模型CareGPT,但技术投入与短期盈利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同行纷纷加大AI投入时,微脉的研发支出却逆势下降,其技术领先优势能否维持被打上问号。

  千亿市场的突围困境

  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确实充满诱惑。数据显示,该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163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6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9.3%;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3654亿元。

  政策红利也在推动行业变革。国家《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引导医疗模式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增加,持续推高医疗管理服务需求。

  然而行业“虚胖”与商业落地难题并存。全病程管理服务面临盈利模式不清、用户付费意愿偏低、公立医院合作落地缓慢等结构性难题。

  微脉在招股书中提出扭亏策略:扩展与4700家医疗机构的合作网络、通过AI提升运营效率、压缩销售开支、财务重组改善资本结构。但这些策略能否奏效仍存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2022至2024年间,微脉因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录得损失1.73亿元、0.43亿元和1.52亿元。上市后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此类损失可能不再发生,从而改善账面利润。但这种“技术性修复”难以掩盖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不足的根本问题。

  港交所门前,微脉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流血上市”的科技企业。招股书显示,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提升AI能力和扩大医疗生态圈。但在研发投入持续缩减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是否相信微脉的AI故事仍是未知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