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5WAIC)展馆,一股澎湃的智能浪潮扑面而来。
展区破7万平方米,地上地下空间被充分挖掘,较去年增长34.6%,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较去年增长近60%,其中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50%,80余款首发首秀、3000余款展品展出,特设Future Tech创新孵化板块,海内外200余个初创项目集中展示……
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模型应用+具身智能+智能硬件”为特点,可谓亮点纷呈。模型应用方面,西门子国内首秀Industrial Copilot西门子人工智能工业助手,上海音乐学院推出智能音乐疗愈舱,以及谷歌、阿里巴巴、腾讯、面壁、MiniMax等大厂和新锐生动呈现诸多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具身智能领域,集成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到整体具身智能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其中特斯拉带来Tesla Bot,宇树科技打造拳击机器人擂台互动展示,另有国地中心、智元、云深处、梅卡曼德等10余家企业的20多款首发和亮点产品亮相。智能硬件领域,中兴通讯首发情感陪伴AI萌宠“麻薯”,消费级AR眼镜厂商XREAL、Halliday、Rokid、李未可集体秀出亮点产品。此外联想、科大讯飞、六联智能等还将重磅展出AIPC、教育终端。
在大会现场,展示的不仅是技术盛宴,更是一场围绕自主创新、面向现实场景的生产力革命,中国AI在软硬件协同的突破中,争夺全球智能竞争制高点。
基础设施:让AI跑起来
如果把AI比作一部跑车,芯片就是引擎,数据语料是燃料,云平台是高速公路……在本届大会现场,参展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这些基建让AI真正落地并且跑起来。
走进展馆,华为首次线下展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由12个计算柜和4个总线柜构成,是目前业界最大规模的超节点,算力总规模达300Pflops(Pflops:每秒执行10的15次方次浮点运算)。
该产品基于超节点架构,通过总线技术打破传统AI服务器边界,将384颗昇腾NPU、192颗鲲鹏CPU通过全新高速网络对等互联,形成一台超级“AI服务器”,让芯片集群像一台计算机一样运转。
“昇腾发挥华为在通信、存储、基础软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系统工程创新,在不改变硬件情况下,以面积换能力、以堆叠增容量、以集群扩规模,实现整体效能领先。”现场工作人员说。
在上海算丰信息展台,记者看到一面由算力服务器打造的“算力墙”。名为“Shanghai Cube高密度算力机柜”。
Shanghai Cube是算丰信息联合沐曦、云合、道客、无问芯穹、复旦大学、创智学院和模合信息等多家机构,共同开发的国产自主软硬件一栈式高密度算力设备。
简单来说,就是把芯片、存储、网络、管理节点这些硬件,与操作系统、计算平台、调度软件、人工智能框架这些软件,从头到尾深度整合在一起的高性能计算系统。
与以往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产品不同,Shanghai Cube的“芯脏”(GPU芯片)、“脉络”(网络交换芯片)、“循环系统”(液冷系统)、“控制平台”(操作系统与调度平台)等所有核心软硬件组成部分,全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制造。
算丰信息首席顾问陈达亮介绍,Shanghai Cube国产高密度机柜协同多家科研机构与科技型企业共同攻坚克难,在有限空间内集成国内领先的软硬件一栈式技术,填补了国产高密度算力“大系统”产品的空白,实现从芯片级到系统级的全链路自主可控,为我国在全球算力竞赛中抢占制高点注入了“上海加速度”。
参展商算能,则专注于RISC-V、TPU处理器等算力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致力于推动国产自主可控算力生态的发展。
在本届WAIC上,算能展示了其最新一代服务器级RISC-V处理器SG2044及整机产品。该芯片具备完全国产的软硬件栈,面向高性能计算和AI推理等关键应用场景,取得突破性进展。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SG2044的一大亮点是“AI异构融合”能力,即支持CPU与TPU类型加速器的协同计算。通过系统级的调度优化,使各类芯片在最适合的任务中充分优势,实现整体性能与能效的大幅提升,整体算力就能实现1+1>2。
参展商新华三此次全球首发超节点产品H3C UniPoD S80000,这是专为万亿级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需求量身打造的核心设备。同时亮相的还有5500 G7、5330 G7 Ultra等多款智算服务器,这些产品能轻松应对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DDC(多元动态联接)架构的新一代无损网络解决方案,以及全新算力集群交换机H3C S12500AI 也在本届大会亮相。“它们可灵活适配从1000卡到7万卡规模的集群互联需求,成为不同类型算力集群实现灵活组网的优选方案。”工作人员表示。
大模型:应对实战挑战
大模型曾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词,如今人们有了新的关注点,比如具身智能等。但大模型就像基座一样,新的应用离不开大模型的升级。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科技将发布日日新V6.5大模型,展台负责人介绍,新版本是多模态基座大模型的突破性升级,其图文交错多模态思维链的推理性能达业内领先水平,同时通过多模态架构优化,其性价比提升3倍以上。数据分析能力提升、成本降低,因而该大模型得以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得到落地,实现价值闭环。
“去年大模型强调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交互,处理复杂数据,今年我觉得有更多大模型应用落地了,这源于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的提升,得益于大模型的升级。”该负责人介绍。
大模型开始接受越来越多的“实战挑战”。在商汤展区内,一台傅利叶机器人能与人进行交互交流,依靠的就是日日新V6.5大模型。展台还展示了大模型在伴读、医疗等多方面的应用。
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混元将首发3D世界模型,聚焦3D场景生成,面向游戏从业者及3D爱好者,支持文生、图生3D世界,可360度沉浸式漫游,也可一键导出兼容主流建模软件的3D场景资产,兼具可交互性与仿真适用性。
3D世界模型的核心亮点是,生成的不是某一小块场景,而是一个360度都有内容的“世界场景”;生成的结果可以用于各种主流游戏引擎和建模软件,可进行编辑和使用;基于可交互和编辑的要求,模型生成的前景物体和背景地形分离、地面和天空分离,编辑者不仅能站在原地观看,也可在场景中四处走动。
岩芯数智带来了极具特色的离线大模型Yan2.0大模型,这一最新版本的大模型在升级后,可以用更像人的思考方式,操控机械手玩游戏。未来联网游戏中打败你的可能不是人,而是大模型操控的角色……
蘑菇车联带来首个物理世界AI大模型MogoMind。公司产品运营专家王紫薇介绍,MogoMind通过实时全局感知、物理信息认知理解、通行能力实时推理计算、最优路径实时自主规划、交通环境实时数字孪生和道路风险实时预警提醒等技术,服务交通智能化。
据悉,蘑菇车联计划把“MogoMind物理世界认知大模型”的最新实战样本直接搬到嘉定街头,让大家进行自动驾驶体验。
网易伏羲旗下网易灵动则将发布全球首个“端到端”工程机械大模型真实商用部署案例,显示出大模型应用的无限想象空间。“工程机械的信息处理与交互,要比普通汽车智能驾驶难数倍,智能驾驶只需要观察四周并做出反应,但工程机械在矿山、工地等场景中面对的环境要复杂很多,需要对大模型进行专业训练。”展台负责人表示。
看到各种工程机械在大模型的支持下自动进行作业,让人不得不感慨未来真的来了。
智能体:推动生产力革命
其实,这些能够自动作业的工程机械也可以被称为“智能体”。当大模型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与各种物体结合,使物体不仅能被动响应,而且产生了自主决策能力,智能体就诞生了。
智能体本质上是以大模型为“大脑”,结合感知模块、决策模块和执行模块的自主系统,支持多模态交互和长期学习优化。
在探营时,记者见到了极为震撼的一幕:在百度展台,四个数字人正在直播带货,与传统数字人一眼假不同,这几个数字人的表情和动作和真人无异,还会与直播间的观众互动,能熟练上链接进行推销,看上去几乎和真人主播一模一样。
“这是我们打造的高说服力数字人,属于智能体。”展台负责人介绍:“去年我们就推出了类似产品,只是采用单模态驱动的,比如嘴巴是唇形驱动、表情和动作也用文本或者视觉单模型驱动,看上去并不协调。今年大模型升级后,用剧本模式,进行多模态统一驱动,更加逼真了。”
百度今年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5 Turbo,依靠升级版的大模型,只要设定智能体的性格特点,并输入要出售的商品的信息,智能体就能自动调动大模型进行剧本写作,设计台词、动作、表情等。不仅如此,智能体还可以调度大模型这一AI大脑进行问答、互动、发福利等。
基于大模型的升级,今年百度优选慧播星在罗永浩直播间推出了双数字人主播,两个数字人不仅要和观众交流,还要相互捧场、接梗、交流。
这种新技术的升级有可能完全颠覆现有的直播业态——真人主播背后需要一个团队,成本较高,数字人主播能批量化生产,无须团队支持,能大幅降低商家直播的成本。
京东集团此次参展的京东云JoyAgent,是为企业生产场景量身定制的“Manus”。企业员工只需专注于制定目标与检查,智能体或数字员工团队便能高效协作,在零售、物流、供应链等严肃复杂场景中,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每年618大促,是零售采销最忙碌的时刻。”工作人员介绍,在京东618大促中,采销经理面对区域需求波动,手动调整耗时费力。而京东云JoyAgent能深度融合历史销售、实时搜索、气象变化等多维数据,精准预测商品销量,自动生成供应链优化报告,并打通采购系统,实现“一键生成采购单”,将采购流程从数天缩短至几分钟。
参展企业广域铭岛,带来了行业首发的、面向工业全链路的智能制造超级智能体,每个单独的智能体都能深入垂直场景、贴近具体岗位、解决实际业务单点问题,实现工业场景“感知一决策一规划一执行”的全链路运营闭环和全流程自动化,助力客户打造面向未来的AI原生企业。同时,通过单独智能体的规模化协作,还可形成工业智造超级智能体。
大会期间,上海码极客公司将发布行业首款“实时空间多模态交互智能体”——安装小灵通,可破解安装行业三大核心痛点:技术指导难、质量管控难、合规执行难。
“技术指导方面,‘安装小灵通’如同一位随时在线的老师傅,通过语音、视频、AR标注等方式,为施工人员提供实时操作指引与规范查询。”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质量管控方面,“安装小灵通”能利用AI视觉实时分析视频流,秒级识别焊缝不合格、管线错位等隐蔽工程缺陷,即时预警并生成整改报告,实现质量过程管控。在合规防控方面,系统能自动调取并实时核验施工是否符合国标、地标及企业标准,自动生成合规报告,有效规避90%以上因标准遗漏引发的纠纷。
这些瞄准行业痛点的AI应用,勾勒出人类的未来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