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节卡机器人作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代表企业之一,携具身智能平台JAKA Lumi亮相。
记者在现场看到,JAKA Lumi化身讲解员,一边自我介绍,一边手眼脚协同,精准区分不同品类玩具,将其送到观众手上,还能原地跳舞。
节卡机器人创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聚焦于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在驱控一体化、一体化关节、拖拽编程、无线互联等技术应用上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公开资料显示,节卡机器人已在全球部署了逾万台机器人,服务于汽车、电子、半导体等全球知名品牌的生产线。
据了解,从2024年开始,节卡机器人利用自身在机器人本体上的关节一体化和产业化优势,以及软硬件、算法整合能力,先后推出了K系列具身智能家族,包括双臂人形JAKA K1、足式人形JAKA K1L,轮式人形JAKA K1W和具身平台JAKA Lumi,覆盖即时数采、模型训练、商用场景、非结构化工业环境到移动作业场景。
“节卡机器人是协作厂商中较早研发人形双臂机器人的企业,2024年,JAKA K系列产品已实现300多台的小规模商用落地,涉及科研教学、数采训练、柔性智造等领域,目前也已与部分汽车产业链企业就人形机器人应用展开场景测试与验证,探索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下的工艺融合、场景适配和长期应用能力。”节卡机器人具身智能团队负责人刘金明告诉记者,通过在不同领域的落地,该公司现阶段摸索出一条产业化落地的路径,就是“技术攻关+场景分化+生态协同”。
据介绍,JAKA K系列可实时采集多视角图像与运动姿态数据,构建环境感知系统(大脑),并基于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模型(小脑),实现动态路径规划与精准控制,已掌握多模态感知融合、柔顺力控及双臂协同避障能力,目前可完成工业场景中减速箱零部件的高精度装配(识别零件位姿并规划最优路径)及柔性线缆接插(力控与视觉引导精准定位)。未来将依托 AI 算法迭代,拓展至教育、医疗等领域。
在具身智能领域,数据被称为该产业发展的“燃料”。面对业内广泛存在的数据训练硬件成本高昂、封闭生态与场景碎片化问题,节卡机器人开发了具身平台JAKA Lumi,凭借专利算法,过去依靠海量训练数据勉强运行的简单场景,仅用50组增补数据就把抓取成功率拉到80%以上,覆盖商业零售、科研教育、生物化学等多领域场景训练需求。
在生态协同方面,一方面,节卡机器人已在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GitHub开放数据集兼视觉抓取模型,和全球开发者共享智能成果;另一方面,节卡机器人落户的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作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四大融合创新载体之一,重点布局具身智能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具备区位优势。
节卡机器人副总裁马光华表示,马桥试验区内龙头企业众多、科创学研资源丰富、产业空间充足,在资源对接、人才引进和产业协同上形成了良好的闭环生态。未来,节卡机器人将依托技术优势、场景战略和区域禀赋,推动具身智能从“秀场”走向“现场”,在实际的落地场景中更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