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7 05:33:30 股吧网页版
廿载改革创新路, 筑梦山海振兴图——福建农信联社成立20周年发展纪实
来源:证券日报

  在八闽大地,无论在广袤的田野、海上的田园,还是繁华的城乡,福建农信的身影无处不在。从1929年全国第一批红色信用合作社在闽西诞生,到1951年福建省第一家信用社在福州新店成立,再到2005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福建农信一路风雨兼程,一路富民兴农,在传承中坚守,在改革中奋进,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华丽蝶变,成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主力军。

  “省联社成立20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征程,福建农信始终情系‘三农’,坚守支农支小定位,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书写了‘深耕八闽厚植三农’壮美篇章。”福建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表示,面对新征程,福建农信要以滴水穿石的韧劲传承宝贵精神,以敢为人先的闯劲深化改革,以和合共生、义利并举的理念贡献农信力量,奋力谱写福建农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十年间,福建农信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金融为民”,为民服务情怀生生不息;二十年间,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奋勇争先,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之道;二十年间,深耕主责主业,筑牢“三农”根基,铸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标杆。

  数据显示,二十年来,福建农信系统资产总额增长了超26倍,各项存款增长了超19倍,各项贷款增长了超17倍,服务客户超3000万户,福建农信的发展速度、质量、效益位居全国农信系统前列。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金融为民初心

  福建农信的历史,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的奋斗史。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前夕,在党的领导下,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过美好生活”为初心的红色信用合作社在闽西诞生,为福建农信埋下了红色的种子。此后,这颗种子在八闽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背包银行”的精神和“支农支小”的初心,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在村里经常看到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员的身影,他们背个包进村入户,帮助村民办理金融业务,了解村民金融需求,与村民唠嗑、拉家常,跟自家人一样。”上杭县古田镇竹岭村原村委书记张旭涛竖起大拇指说道:“农商银行与我们最近,跟我们最亲。”

  竹岭村曾因产业凋敝、环境破败陷入沉寂,村民很难获取银行信贷等金融服务,一度阻碍着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上杭农商银行通过农户建档、信用创建、金融助理员驻村等系列举措,解决了村民的金融需求。截至目前,竹岭村已实现100%农户建档,贷款覆盖面50%,贷款余额2000多万元,让沉寂的山野田垄涌动着金融活水。

  如今的竹岭村,远处青山环绕,近处流水潺潺,这里步步是景,处处成画,别具特色的民居镶嵌在绿水青山中,已成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八闽大地上,像上杭农商银行一样坚守红色农信初心,发扬“背包银行”精神,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一直在发生。

  近年来,福建农信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点多面广优势,提出“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走出了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在省联社层面,与9个设区市政府、主要涉农厅局在内的60多家涉农涉企单位建立党建共建战略合作关系;辖内行社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或组织部门联合发文聘任支行长、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等担任金融助理员,深度参与乡村发展,形成了“以党建+为基石,以金融助理员为纽带,以多社融合为抓手”的特色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三农”金融服务的紧密结合,在夯实基层党建、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农信系统67家行社共派出金融助理员6000多名,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社区的“神经末梢”,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福建农信着力让宝贵的红色基因成为引领带动发展的源头活水,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

  一代代农信人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始终与农民群众紧密相连,沉淀出“姓共”“姓农”“姓小”“姓民”的基因,成为农信独有的荣光和底蕴。

  改革赋能转型路

  激活发展新动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笔下的智慧哲思,恰是福建农信联社二十年改革发展的生动写照。

  改革产权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提升经营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强化风险防控、加强队伍建设……省联社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改革为“源头活水”,激荡起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的澎湃浪潮。

  宁德市古田县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美誉,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靠一朵朵银耳花,走上了乡村振兴、百姓致富之路,如今古田银耳产量已占全国的90%、世界的85%。

  走进古田县食用菌产业“数字大脑”运营中心,只见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数据,实现了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古田农信联社作为本土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数字大脑”平台建设,创新推出了“福菇数经贷”产品,以“数字大脑”提供的数据作为授信主要依据,便可获取贷款,让“数据要素”惠及更多食用菌产业链客群。

  近年来,古田农信社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应用,通过融入县域产业数字平台、打造数字融资系统、优化数字评级模型等,将信贷资源更加精准、高效地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

  “古田农信数字化转型能得以顺利推进,离不开省联社强大的科技支撑。”古田农信联社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在这场持续二十年的改革征程中,科技赋能成为关键突破口,省联社成立以来,按照现代银行架构,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走“小法人,大系统”集约化的科技发展道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建成了全省集中的科技服务大平台,通过体系化架构、本地化适配与机制化保障,对全省农信起到“引领、支撑、保障”的作用,让科技真正成为扎根乡土的金融生产力。

  福建农信的科技力量已达到国内同业先进水平,科技赋能是省联社成立20年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福建农信涅槃蝶变的鲜活例证。

  省联社成立之初,全省农信社存在整体实力偏弱,抵御系统性风险能力不强……面对这些现状,福建农信联社以破局之姿的决心,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

  在机制体制上不断优化,打破旧有桎梏,构建现代化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决策效率与科学性;推动全省农信系统协同共进,实施“全省一盘棋、农信一家亲”机制,构建农信发展新格局;强化省级大平台专业化服务能力,整合资源办大事、办难事,构建“大科技、大运营、大风险”的高效管理体系;在业务创新方面,推出多样化金融产品,从普惠金融到乡村振兴等特色产品,提升农信核心竞争力。

  历经改革淬炼,福建农信实现从“旧貌”到“新颜”的蜕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改革没有休止符,面对金融行业变革浪潮,福建农信要谋划新一轮改革,要走实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李卫民说道。

  福建农信联社提出,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从数字化、精细化、特色化、差异化四个维度纵深推进改革,开创“再上台阶”新局面。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数字能力建设,加速“智赋百景”行动,实现提能发展更大突破;纵深推进精细化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全面构建客户关系,树牢降本增效思维,打造精干高效队伍,筑牢安全经营防线,实现提增效益更大突破;纵深推进特色化经营,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投身区域重大战略,深化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提升业务更大突破;纵深推进差异化发展,突出党建引领、改革突破、风控强化、内控升级、策略优化,实现提质管理更大突破。

  面向未来,福建农信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以更优服务、更强实力,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深耕八闽大地

  铸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标杆

  在八闽大地的广袤乡村,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福州连江的渔排上,养殖户们精心照料着满舱的鲍鱼;龙岩长汀的田间地头,特色果蔬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泉州晋江的工厂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熟练操作设备;南平武夷山雾缭绕的茶山间,茶农们正忙着撒播有机肥……从闽东到闽西,从闽南到闽北,处处展现着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福建农信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始终坚守支农支小支微定位,深耕乡土,用金融活水滋养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三明是全国最绿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77.12%,连续四年位居“中国绿都”榜首,三明的森林资源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质量上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原始森林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本土的三明农商银行,立足生态优势,创建绿色银行,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打通“两山”通道、发展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没有抵押,没有担保,手续简便,就获得了170万元的信用贷款,而且还享受了绿色金融的利率优惠,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三明绿得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世华面带笑容地说道,农业面临投入大、周期长,轻资产的困境,没有抵押物,融资渠道极为有限,而三明农商银行的绿色金融模式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三明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三明农信系统勇担创新探路者,聚焦绿色经济发展需求,自主设计开发福农e林(三明林业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了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等多方数据资源,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生成“个人碳信用报告”,对客户绿色资产进行精准画像,实现森林资源调查线上化、评估标准化,破解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价值认定难、评估专业性高的问题,为三明绿色转型发展提供金融动力。

  农信社因农而生,因农而长,始终与“三农”血脉相连,福建山海资源禀赋独特,孕育出茶叶、食用菌、海产品等丰富多元的“三农”产业形态。福建农信立足八闽大地的特色资源,以创新服务为纽带,积极联动各类市场主体,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形成政银村企农融合发展长效机制,释放出乘数效应,汇聚服务乡村振兴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促进共同富裕。

  二十年来,在省联社的科学引领下,辖内67家农信社、农商行始终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扎根八闽大地,与时代同频,与百姓同心。从田间地头的春耕备耕贷款,到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支持;从农户小额信贷的精准滴灌,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融资,为农村千家万户的增收致富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能。

  在实践中,全省农信机构坚持把富民惠农落到实处,建立起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实现营业网点“乡乡通”、普惠金融服务点“村村通”、电子银行服务“户户通”;创新推广“福林贷”“乡村振兴贷”等特色产品,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优化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普惠金融服务点、金融助理员驻村等工作,让金融服务真正触达乡村每个角落。

  目前,全省农信社营业网点达1902个,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三分之一强。除了发挥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农村信用社还通过设立营业网点、流动服务站,布设存取款一体机、自动取款机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了全省乡镇的全覆盖,成为全省法人机构和从业人员最多、网点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农信系统涉农贷款余额4748.65亿元,市场份额超20%,涉林贷款市场份额近3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55.7亿元,占各项贷款(不含票据)比重52.77%。福建农信联社连续5年荣获福建省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优秀”等次。

  福建农信通过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件件惠民实事,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让百姓收获满意,用金融的力量,点亮了乡村发展的希望之光,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