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7 12:19:40 股吧网页版
险资成A股上涨中坚力量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冉学东

  冉学东

  整个7月份的A股市场,跟天气一样炎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A股大盘持续上涨了200点。在冲破3600点后,大盘开始在这个关口反复争夺。这里有一股资金可能起了中坚力量的作用,那就是险资。

  近几年持续的利率下行,让险资投资必须在权益市场寻找收益。这是市场逼迫的被动行为。银行存款利率与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低利率环境的压力如影随形,然而,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相对刚性。在当前长期利率中枢下移的背景下,传统债券投资收益已难以覆盖保单利率承诺,险企面临“利差损”挑战。因此,增配高股息股票和高质量权益资产,是险资对冲利差损的必要选择。

  去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以往20年箱体震荡区间。保险资金主力配置的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8年超过4.3%一路下行至1.8%左右。传统高票息资产供给相对稀缺,一些传统上高风险、高息的债券利率也在大幅下行,非标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持续回落。

  今年以来,险资最赚钱的长债市场持续调整,连续多年的长期债牛市戛然而止,30年期国债期货从2月初的124.181到目前已经到了117.950,这期间波动幅度巨大,充分说明资金已经撤出这几年最赚钱、最稳定的市场。而在固定收益市场持续调整的时候,A股市场的银行股走出了一个持续上涨的行情。

  从2025年1月至5月,短短五个月间,险资已至少8次举牌银行股。举牌事件中,平安系表现尤为突出,独占6次举牌,涉及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H股等多家银行。除此之外,新华保险、瑞众保险也积极布局,国有大行与优质股份行H股成为共同选择。

  银行股(尤其是H股)普遍具备较高股息率,为保险资金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在持续的低利率环境下,这类“高息资产”成为险资对冲利差损风险的关键工具,高度契合其“长久期、求稳健”的收益需求。

  然而,由于险资的带头追捧,银行股的上涨幅度较大,2025年上半年没有一家银行股价出现下跌,全部都是在上涨。今年有18家银行股价先后创出历史新高。有16家银行涨幅超过20%,有32家银行涨幅超过10%。国有大行工农中建全部创历史新高。申万银行指数近一年涨幅为35.49%,位列行业第11位;近两年涨幅为52.11%,位列行业首位。

  由于估值偏高,银行股的行情目前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工商银行从7月11日突破8元开始下跌,已经连续调整两周。

  但是A股行情继续,保险资金对红利股的追寻仍然有迹可循。今年前半年在保险资金的举牌名单中,除了银行股,其他类股票也大幅增加。前半年,利安人寿买入江南水务(601199.SH),信泰人寿买入华菱钢铁(000932.SZ),中邮人寿买入动力环保(1330.HK),泰康人寿参与峰岹科技(1304.HK)IPO。今年前六月险资举牌的股票还包括北京控股(0392.HK)、电投产融(000958.SZ)、东航物流(601156.SH)、中国儒意(0136.HK)、中国水务(0855.HK)、江南水务(601199.SH)、华菱钢铁(000932.SZ)、峰岹科技(688279.SH)、秦港股份(601326.SH)、大唐新能源(1798.HK)和中国神华(601088.SH),涉及公用事业、能源、科技等行业。

  从公开披露的险资增持行为看,他们的投资一般注重长钱长投,选择高股息、低波动的资产。

  这其中,监管政策的推动是险资投资的重要力量。2025年7月11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两大核心绩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权重向三年及五年长周期指标大幅倾斜,合计占比高达70%。

  这并非孤立的政策调整,而是一系列引导“长钱”入市组合拳的关键一环。从2023年首次引入三年期考核,到2024年初《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大型险企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向A股,再到此次将考核周期实质性延长至五年,监管层引导险资践行长期价值投资、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的决心清晰可见。

  政策为保险资金的权益类投资直接注入了强心针。笔者认为,此次行情的中坚力量是险资,最根本原因还是利率中枢的持续下行。截至2024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接近33万亿元,但其实际投资A股的比例仅约11%,距离监管允许的30%上限仍有显著空间,经过一年的投资,险资的子弹是否还有剩余,其他资金是否将持续跟进,将是未来A股演绎的主线逻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