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进入科学智能2.0时代,人工智能如何从单向辅助工具升维为科学家的全流程“科研拍档”?科学智能作为推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融合的新引擎,如何加速重塑科研范式、拓展产业边界?
7月26日,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智能的重要板块,由复旦大学和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智院”)联合主办的WAIC2025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论坛聚焦开放协同的科学智能生态体系构建,汇聚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产业领军人物等全球顶尖嘉宾以及一线青年科研技术先锋,深度探讨科学智能2.0时代的前沿创新、产业实践与开放协作。
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开放科学全球学术合作倡议》、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科研伦理审查智能体……论坛上,多项创新成果发布,激活AI与科学、产业相互赋能的生态,推动科学智能迈向新纪元。
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是全球首个聚焦早期中华文明的多模态大模型,由复旦大学、上智院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旨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构建符合中华文明价值观的可信人文社科研究智能基座。
据悉,该模型涵盖100TB专业语料、SFT数据及评测集,首创文明时空数据跨模态智能对齐,推动“二重证据法”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时空五维互证跃迁。未来,该模型将具备高效检索、精准翻译、智能识读、事实呈现、特征描述、史料信度考据及深层分析推理功能,并通过部署在星河启智平台上服务学者研究与公众文化普及双重需求。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由上智院联合复旦大学、无限光年共同打造。该平台是智能体原生的全链路科学智能开放平台,致力于加速科学发现,为全球科学家提供覆盖高价值科学数据、开源科学智能模型、面向科研领域的高效智算、干湿实验闭环、多智能体推理规划及多学科众研的全栈基础设施。平台面向科学家、AI工程师及广大开发者提供全链路服务,全面释放人工智能的生产力,推进跨学科协作、攻坚关键科学问题、大幅加速科学发现,进而服务各领域各行业。
作为星河启智平台的首批入驻项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上智院共同研发了国内首个深耕心血管专科的医疗大模型——观心大模型。
据介绍,在星河启智平台的支撑下,医疗AI不只是识别工具,而且成为临床思维的“决策伙伴”,医生的诊断思路可以被迅速转化为可运行的智能体流程,极大提升了智能体链路搭建的敏捷性和试错效率。观心大模型将复杂临床诊断流程形式化为多智能体协作系统,不仅重构了临床诊疗路径,更在真实的医院环境中证明了其核心价值。它通过模块化、可复用的智能体协作,深入到问诊、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流程中,高效应对真实世界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为一线临床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智能支持。
此外,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联合哲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协同打造的国内首个科技伦理审查智能体“一鉴”也在会上发布。
作为汇聚多领域专家智慧的成果,“一鉴” 专业性领先国内外通用模型,可自动完成规则审查、风险标注,具备权威伦理审查要点解析、规则配置等功能,能智能生成审查报告;支持本地部署,确保数据安全;并非取代专家,而是辅助提升审查效率与规范性。目前,该智能体已在复旦大学及附属中山医院试运行,获专家高度认可,为科研伦理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以“科技向善、捍卫人类尊严”为核心,“一鉴”为全球科技创新筑牢伦理底线。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期待大家围绕主题,碰撞思想、融通智慧、凝聚共识,推动科学智能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深化国际合作。复旦大学愿以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厚植科学智能沃土、助力全球开放合作,支撑上海深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会上深入解读《开放科学全球学术合作倡议》。金力表示,开放合作是推动科学进步的根本动力,人工智能正重塑科学研究版图,技术鸿沟正加剧全球科研资源分化,科学智能时代更要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人才培养、治理机制层面推进开放合作,共建服务全人类的科学合作体系,让开放的科学造福开放的世界,让合作的力量创造合作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图灵奖得主、诺贝尔奖得主等国际顶尖科学家共同呼吁,《全球开放科学学术合作倡议》旨在打破“数据鸿沟”,让AI科学惠及全球每个角落。倡议提出四大核心目标:构建开源科学基础设施和统一技术标准;启动跨国跨学科大科学计划;培养国际化科学人才;建立公平的价值分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