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数据显示,6月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55.8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较5月收窄4.8个百分点。
累计来看,今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365.0亿元,同比下降1.8%(按可比口径计算)。
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研究员吕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随着更大力度的“两重”(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持续增长,并带动企业盈利较上月改善明显,略超市场预期。
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速较快
具体来看,6月制造业改善明显,利润由5月下降4.1%转为增长1.4%。以装备工业为代表的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利润由5月下降2.9%转为增长9.6%,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降幅收窄的原因是什么?
吕梁认为,从数据来看,6月装备制造业的营收及利润增速较快,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降幅收窄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
其中,汽车、电气机械、仪器仪表、金属制品等4个行业利润实现正增长。特别是由于部分城市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即将到期的“末班车效应”等原因,乘用车厂商零售、批发和生产均创当月历史新高,出口表现更是抢眼,带动汽车行业利润增长96.8%。
另外,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原材料价格也持续下行,带动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长向好,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营收上看,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与5月持平,工业企业营收持续增长,为企业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此外,6月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5%,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环比提高0.18个百分点。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营业收入利润率数据符合季节性波动特征,但提升幅度小于上年同期;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54元(前值85.61元),成本占比回落。
展望后市,如何看待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走势?制造业是否有望继续改善?
对此,吕梁表示,短期来看,随着促消费、稳投资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发力,叠加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对企业利润拖累的降低,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有望延续修复趋势,装备制造及出口链(如汽车、电子)等仍是主驱动力。但中长期仍需关注需求端的持续性及“反内卷”的推进情况,尤其是出口不确定性和房地产疲软等因素,可能制约整体修复斜率。
上半年国企利润降幅收窄
分企业类别来看,杨畅分析,今年上半年,国企利润降幅收窄,外企利润明显回升。
他测算,根据累计同比折算上年基数后,6月国企利润同比下降8.3%(前值下降18.1%),跌幅收窄9.8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9%(前值增长0.8%),回落5.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9%(前值下降9.4%),收窄0.5个百分点;外企利润同比增长11.0%(前值下降7.3%),提高18.3个百分点。
此外,杨畅认为,应收账款连续4个月增速下降,或指向前期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工作取得阶段成效。
他进一步分析,6月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6.69万亿元(前值26.40万亿元),绝对值继续回升,仍在逼近上年11月26.92万亿元的前期高点,但同比增长7.8%(前值增长9.0%),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自3月以来连续4个月出现降速,或表明前期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工作取得阶段成效。环比增长1.09%(前值环比增长2.11%),剔除掉价格后环比增长1.49%(前值环比增长2.51%)。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9.8天(前值70.5天),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