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7月27日电(葛佳明)7月26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启幕。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大模型应用+具身智能+智能硬件”为特点,可谓亮点纷呈,科技巨头们不再满足于技术参数的比拼,而是注重构建完整的应用矩阵。
作为AI领域最具分量的年度盛会,今年的WAIC吸引了不少老外,他们都在关注什么?
海外观众:了解 AI 前沿技术和应用落地
来自俄罗斯的AI 研究员谢苗·布琼尼(Semeon Budennyy)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他第二次来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我此行目的是寻找与中国公司的潜在合作机会,同时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动向。”布琼尼表示,在他看来WAIC是其了解 AI 前沿技术和应用落地情况的最佳场所。
26日的开幕式上,“AI 教父” 杰弗里·辛顿首日的演讲让布琼尼最为兴奋。布琼尼表示,与前一年相比,此次大会在整体规模、参展企业数量以及论坛议题的丰富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令他印象深刻。
今年78岁高龄的杰弗里·辛顿曾被麻省理工学院评为“深度学习之父”,在AI领域也被冠以“教父”之誉。杰弗里·辛顿呼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组织,联合研究如何训练出一个既聪明又不会想着统治世界乃至消灭人类的AI。
“今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一年,我感受到了许多人工智能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布琼尼直言,中国AI发展的速度令人震撼,尤其在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计算技术)、商业化应用方面展现出强大实力。
阿里云百炼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镇馆之宝”,其展台旁自然也吸引了不少老外驻足的身影。乔丹·莫什科维茨(Jordan Moshkovitz)是位来自澳大利亚的AI研究工程师,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创业者,他将目光聚焦于“开源模型与边缘计算”的应用领域。
“我对于全链路大模型服务与 Agent(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特别感兴趣,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阿里云展台参观。”莫什科维茨表示,阿里云平台将多个开源模型整合在一起,面向企业用户使用,使得模型可以真正部署和落地。
据了解,阿里云百炼是全链路大模型服务与Agent(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目前已上线Qwen、DeepSeek和Llama等200多款国内外主流模型。同时为开发者提供了100多个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不同任务的Agent模板与服务,平台已有超20万开发者开发了70多万个(智能体)。
莫什科维茨直言,第一次来上海参会,便见证到中国AI行业发展之快,令其颇感震惊。“很多在全球其他地区还在被争论的关键问题,在这里已经有了解决方案,甚至实现了应用落地。”
海外投资人:中国国产AI基础设施加速升级
外国观众来到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他们有的是为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有的则是在寻找投资机会。
创投公司Edgerunner Ventures和Augur Energy AI Fund的合伙人瑞安·坎宁安(Ryan Cunningham)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称,此次随国际旅行团来中国首次参加WAIC,观察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状况。
“我在二楼看到了非常有趣的人形机器人,也在一楼看到了不少半导体和GPU产品,特别是华为的CloudMatrix 384。”坎宁安表示。
据了解,华为在此次WAIC上首次公开展示了名为“CloudMatrix 384”的超级AI计算机。这个由384颗昇腾910C芯片组成的“庞然大物”一经展示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分析师普遍认为,CloudMatrix 384的出现将推动国产AI基础设施加速升级,明确超节点发展方向,树立AI基础设施的新标杆,并加速算力产业的国产替代趋势
坎宁安认为,整个大会向其展现了中国AI领域的活力,中国科技发展节奏也非常快。“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公司都在尝试非常有趣的事情,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不仅是企业,中国顶尖高校在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正不断彰显着其思想力与创新力。坎宁安表示,其近期读到的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论文,主要探讨的是通过AI来自主研发更高效的AI架构,“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科研流程和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