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7 23:03:51 股吧网页版
新华全媒头条 | 挖潜“无形粮田”——山东全链条节粮减损观察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灏 叶婧 韩佳诺

  新华社济南7月27日电 题:挖潜“无形粮田”——山东全链条节粮减损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灏、叶婧、韩佳诺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近日在山东济南举行,国内外政商学界嘉宾齐聚泉城,交流粮食减损经验、探讨粮食安全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要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

  山东是我国粮食生产、储备和加工大省,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近年来,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山东紧抓机收、烘干、仓储、加工等环节,着力在节粮减损这一“无形粮田”中进一步挖潜,为促进粮食安全、实现全链条节粮减损贡献智慧。

  科技增产、机收减损双管齐下

  盛夏7月,万物竞长。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次邱镇的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万亩示范方内,玉米已长至半人高,叶片舒展青翠,在阳光下泛着油亮光泽。今年夏收,这片万亩示范方“答卷”亮眼:小麦平均单产较周边高出10%,高产目标圆满实现。

  “我这片地既能防灾减灾,又能稳产增产。”汶上县次邱镇种粮大户刘宪礼管理着万亩示范方内的500亩地,今年春夏之交当地高温少雨,但他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指针式喷灌机、水肥一体机等设备少量多次灌溉,及时让麦苗“喝”足了水,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科学种植管理技术,今年每亩小麦增产了150斤。

  改良田、育良种、引良机、推良技、兴良制……山东“五良”集成发力,统筹推进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各类粮油作物单产提升。2025年,山东夏粮单产水平、总产增量跃居全国第一,连续3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增产同时不忘减损。在播种、田管环节,“鲁研951”等一批高产高效、多抗广适、低损收获新品种加速推广,精量播种等技术集成落地,遥感监测平台和病虫害测报网络成功搭建……在覆盖区域内,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亩均节约用种2.5公斤,带动单产提升超8%。

  “今年换上新机器,机收损失率又降了!”全国技术能手、新泰市润都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宝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为1万多亩麦田提供机收服务,新购入的雷沃谷神GR3106收割机脱粒清选效果好、粮食干净不撒粮,在无垄种植的平整地块,平均机收损失率能低至0.5%。

  作为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连续多年推进“三夏”机收减损,机收损失率整体连年下降。2025年,山东小麦机收损失率继续降至0.78%,同比降低0.03个百分点;2024年,玉米机收损失率降至1.57%,同比降低0.06个百分点。

  据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测算,2025年山东夏粮总产量547亿余斤,机收损失率每降低0.1个百分点,理论上能挽回粮食损失5000多万斤,相当于新增5万多亩耕地。

  粮食住上“好房子”,“享受”好服务

  “小麦‘住’的不是空调房,却胜似空调房。”临沂市地方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起说。

  步入粮仓,顿感空气干爽、清凉,与盛夏户外的高温、高湿形成了鲜明对比。刘起告诉记者,小麦仓房没有安装空调,而是通过内环流系统,在秋冬季节利用北方寒冷空气,将冷源蓄积在粮堆内部,形成中央“冷芯”;春夏季节开启内环流释放粮堆冷芯冷气,降低表层粮食温度,使最高粮温低于25摄氏度、平均粮温低于20摄氏度。这一技术不仅抑制储粮害虫生长繁殖,还能有效延缓粮食陈化,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失。

  在2025年全国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点单位——位于山东潍坊昌乐县的山东省粮油收储有限公司鲁中储备库,近6米高的粮堆下也暗藏着众多高科技:

  应用多参数粮情检测技术,168个测温点、96个多参数检测点实时在线检测粮温和水分;智能通风技术自动捕捉最佳通风时机,自主通风;信息化透明监管技术24小时远程监控,还可以利用激光技术对全仓粮食数量进行测算……

  “我们采用储粮新技术,在一个储存周期内,粮食损耗由8‰降到3‰,减少粮食损耗750吨。”鲁中储备库仓储部经理王兴周说,目前,鲁中粮库储备粮宜存率常年保持在100%,储备粮轮换损耗远低于行业1%的平均水平,粮食损耗更是逐年降低。

  “机器人和智能系统打配合,正在成为我们粮仓里的‘新管家’。”山东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储备粮管理部负责人刘经华说,该集团与浪潮集团旗下的郑州华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慧管粮”智能仓储系统如同粮仓的“智慧大脑”,结合“粮慧宝”粮仓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时采集粮堆温度、湿度、水分、虫害等数据,并通过算法精准将粮情异常控制在萌芽阶段,大幅减少因霉变、虫害引发的粮食“隐性损耗”。

  优化提升储备能力的同时,山东针对农户储粮损失高的问题,累计投资3.71亿元,发放农户科学储粮仓98.8万个。

  “与传统存粮方式相比,使用科学储粮仓损失率平均降低5个百分点,农户储粮环节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4.9万吨。”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刘萍说,山东还建成了280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除杂、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专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区域内粮食产后损失率降低4个百分点。2024年度,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清理烘干粮食469万吨,减少产后损失18.76万吨。

  既“吃干榨净”又适度加工

  一粒小麦,可以衍生出多少种产品?

  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一粒小麦延伸出了长长的产业链条,产出了谷朊粉、特级酒精、膳食纤维、蛋白肽、抗性糊精等600种高附加值产品。

  “在我们公司,粮食要‘吃干榨净’,不浪费分毫。如果将小麦的利用率做到100%,公司每年可节约粮食50万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付蕊说,他们的产业链从高端育种拓展到订单种植、仓储物流、深加工、食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种植养殖,各环节互为源头、互为终端,形成了“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的“闭合循环”,最大程度实现了节粮减损,年节约成本10亿多元。

  近年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持续推进粮食循环利用,引导企业改造设备、优化工艺,推广“吃干榨净”加工模式,粮食深加工原料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玉米链条产能利用率超90%,大豆链条开发产品210余种。

  “在延长粮食加工产业链,实现‘吃干榨净’的同时,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转向适度加工,合理确定粮食加工精度等指标,提高粮油出品率,也是减少粮食加工损失的一个重要做法。”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粮食储藏与减损团队负责人龚魁杰说,主打健康理念的“全谷物”“全麦”等产品不断进入市场,就是发展适度加工的一个生动案例。

  《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提出,到2035年,适应居民营养健康需要的优质全谷物产品更加丰富,全谷物食品供给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形成链条完整、结构合理、供需适配、持续升级的全谷物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山东梨花面业有限公司、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山东鲁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粮油加工企业已成为国家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企业,正努力提高粮油出品率,引领行业循环利用和减损水平达到新高度。

  “以小麦为例,借助技术手段使其副产物得到食物化利用,可达到和普通小麦粉的品质、口感、细腻度一致的水平,并且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含量高,有益于人体健康。”龚魁杰说,新技术有很大应用空间,有望让小麦食物化利用率提升到90%左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