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的“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上正式发布。该模型在9月完成备案正式上线后,将作为重要教育基础设施提供公开服务。
据悉,该版我国自主研发的教育大模型聚焦教育场景,不仅是教育知识库,未来更将成为基础教育学生们的“智慧导师”,构建智能教育中国范式。相比通用大模型,“启创·Innospark”在塑造正确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因材施教等方面优势显著。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表示,今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创智学院领衔研发了“启创·InnoSpark”教育大模型,为智能教学、资源创作、学情分析等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下一步中国教育部将主动顺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形态、助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新社会。
大模型团队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介绍说,这一“中国版教育大模型”实现三大突破:一是价值观引领,基于海量教育语料训练,融入中国特色育人导向;二是创造力培养,引入神经坍缩理论,破解教育数据长尾分布难题;三是个性化学习,支持跨学科教案生成、学情诊断与情感交互。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说,“中国版教育大模型”问世,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教育场景的标志性事件,更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征程中的关键一步。华东师范大学发挥在教育理论、认知科学、教育技术、教师教育等领域的深厚积淀,上海创智学院则发挥在高密度AI人才和高密度算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力求共同打造一个真正理解教育规律、适配中国教育场景、服务教师教学与学生成长的智能化支撑平台。“教育大模型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支撑未来教育生态重构的‘新基座’,是人工智能教育全场景、全流程的关键基础设施。”
大模型研发团队负责人周爱民教授透露:“9月完成备案正式上线后,将作为智能时代的重要教育基础设施对外提供公开服务,提供更加完善的育人功能,成为百万教师的‘智能伙伴’。”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认为,未来教育模式将从“师生”二元主体转变为“师-机-生”三元互动,呈现互教互学、虚实一体、个性伴随的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上海创智学院全时导师刘鹏飞等专家认为,中国版教育大模型为教学带来了精准化、个性化教学路径规划等机遇。未来,教育领域有望迎来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生长”的深刻变革,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